旬日教学制(之六)2012.8.22.

   2012-08-22 端阳史志馆佘国纲120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第三章 “素养教育”的制度举措 第二节  旬日教学制(之六)      罗辀重的旬日教学制在陶龛学校于1931年底开始实施,一直坚持到1950年他离开人世,陶龛学校被人民政府接收、改名。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效果很好,获得各个方面的好评。    师生们说:罗辀重“独创的旬日教学制”,“是一种相当巧妙的教育艺术”( 贵州李惠予);罗辀重“改星期制为旬日制,即每十天为一旬,每月休息三天,上课27天,旬九下午都要上三节课,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又照顾了老师的适当休息,真是一举两得。如遇月大的31日,定为特别日。对特别日也从不虚度,一定要安排做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别事。如学校全面举行大扫除,或到附近学校参观,旅游、野营等等。像罗辀重这样关心学生学习体制的不断改革,在全国可能算是首屈一指,真不愧一个伟大的教育之神”(湘乡喻薰陶)。    1932年,《湘乡民报》在陶龛学校刚施行旬日教学制时,就全文刊发了罗辀重起草的“改周制为旬制之说明书”,“以示提倡”。    1933年11月,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视察员吴研因在《视察湖南教育报告》中,在谈到陶龛学校教育教学“与众不同之办法数端”时,旬日教学制被列为首位(“甲”)。    1939年11月,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督察周邦道视察陶龛学校,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对“旬日教学制”称赞有加。他说:“从各方面考察,贵校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旬制’, 我素来不赞成用甚么‘礼拜’’,‘礼拜’是纪念耶苏的,我们中国没好多耶苏教徒,为甚么要采用外国的‘礼拜’制度呢?贵校辀重先生有特殊的眼光,敢用‘旬制’,节省时间,计算便利,逢十休息,这便是我们古时‘休浴日’,合于古,宜于今。这种旬制,我希望全国都采用。”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