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性校训(之八)2012.6.10.

   2012-06-10 端阳史志馆佘国纲60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第三章 “素养教育”的制度举措 第一节  血性校训(之八)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有人对罗辀重说:既然你认为血性的核心是诚实,那么,我们认为在战争场合,就不宜提倡“血性”教育了。    罗辀重回答说:“在今日垂危的国家更需要血性,抛弃了血性,岂不要提倡虚伪么?”    对方并不放弃,继续说:以“血性”为标榜的你们,不是讲“诚实第一”吗? “假若一个汉奸问你国内军情,直告则于国有害,不直告则不诚实”,“怎么办呢”?    罗辀重想:1927年反共空气浓厚时,有人疑心他提倡血性即提倡赤化;后来又有人说,血性是封建教条,是旧的骸骨。现在抗战爆发了,则有人说“假若一个汉奸问你国内军情,直告则于国有害,不直告则不诚实”,这提倡血性岂不又成了提倡当汉奸了?    于是,1937年10月8日,罗辀重在《陶龛旬报》发表《在国庆日谈“血性”》一文,针锋相对地进行回答。    罗辀重说:“‘血性’是讲‘诚实第一’,但‘信’就是‘诚实’ ,‘守信约’就是‘诚实’,就是血性的。”    罗辀重引故事为证:“某君与其友相约,十年后之某日,在某地相会。过了十年,某君杀鸡扫径以待,人多笑其痴,但其友果然依期到达,这能说不是血性朋友么?”     罗辀重接着说:“同样,在一个会议上,经多数议决的公约,会众都有遵守之义务,其中的秘密,大家自然都要保守,在会外有人问及,应以实告之曰:‘此案已议决守秘密,恕我不能告你。’这是很坦白,很血性的。如果把应守秘密之议案,一五一十公开出来,这就破坏了公约,这还能算血性吗?”    罗辀重进一步指出:“在两国交战时,敌人来刺探军情,而把应守秘密之事告诉他,这是不诚实极了。现在汉奸之多,就是因为不诚实,即不血性的人太多,可以卖友,可以卖国。如果个个守国家的信约,我想汉奸是可以绝迹的。我深信,在平时,固然需要训练大众的血性,在战时,尤其需要血性,并且并无不方便之处。”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