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教育师资论(十一)2012年1月16日.

   2012-01-16 端阳史志馆佘国纲180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第二章 “素养教育”的思想观点 第八节 素养教育师资论(十一)     像陶龛学校所聘任的“好教师”, 罗辀重本希望师范学校进行“师教改革”来保证。他曾于1924年,在陶龛学校添办过“乡村师范部男女各一班”,进行“师教改革”偿试。但当时的师范教育,难以进行他所期望的改革,很难培养出适应素养教育的教师。不过,这样的教师也不是没有。罗辀重在主持陶龛学校的30年中,哪怕是在最困难连俸谷都发不出的年月,也从未发生过“师荒”。 他们的师资大体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不少有志之士慕名而来。1922年,当时著名的学者谭云山,对留美回国、致力乡村教育改革的罗辀重十分钦佩。他坚决支持自己的夫人陈乃蔚任教陶龛,成为陶龛聘任女师之始。1936年春,有中共地下党员李品珍经人介绍到陶龛应聘。李品珍曾与友人创办过《沩风》半月刊,罗辀重最喜欢看《沩风》的文章,看过之后,总是浓圈密点,放在会议室供大家阅读。罗辀重聘下了李品珍,让他担任毕业班的语文课,并任班主任。1939年夏,又有一位考上国立重庆大学商学系而未能入学的罗徵肇,因自幼“对陶龛学校的教学制度和辀重先生的办学精神”,“有仰慕之心”,而就聘于陶龛。    二是学校“三顾茅庐”求良师。有个胡刚父,人品学识均出众,与罗辀重、罗彦谋亦是道义之交,可在罗辀重留洋回国之前,早已被别的学校聘任。1925年,罗彦谋先生多次前往万宝盆崇德小学,反复做工作,终于使他改应陶龛之聘。    三是校友留校、回校服务。有的校友毕业即留校服务;有的校友读了大学后回校服务;还有的留洋了亦回国为母校服务。罗光缨是罗辀重的女儿,几度服务母校,抗日战争时奔赴前线抗日,从部队回校不久,即担任母校的中学实验班的班主任。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