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谈“有其父必有其子”

   2010-10-11 :新华网16120
核心提示: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道理不仅表现在先天的遗传因素方面,而且同样适用于后天的成长环境和过程。有关专家1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父母的
 
“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道理不仅表现在先天的遗传因素方面,而且同样适用于后天的成长环境和过程。有关专家1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父母的养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这是被心理学实验室研究证明的事实。
“孩子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刘华清说,健康的儿童人格应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对所承担的学习和其他活动有胜任感,对父母、朋友有显示爱的能力,有安全感,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等。
据介绍,父母不同的养育态度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孩子的人格形成。如,支配型的父母,孩子的人格多为消极的、缺乏自主性、依赖的、顺从的。干涉型的父母,孩子容易神经质、被动、幼稚,甚至有癔病性人格。在心理学上,癔病型人格也称歇斯底里型人格,其主要表现是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哭笑无常等。娇宠型的父母,孩子易任性、放肆、幼稚、神经质,但也有温和的人格。拒绝型的父母,孩子有自我显示、冷漠、暴乱的特点。不关心的父母,孩子会有攻击的、情绪不稳定的、冷酷的、自立的人格。专横型的父母,孩子容易有反抗的、情绪不稳定的、依赖的、服从的人格。民主型的父母,孩子多有合作的、独立的、坦率的、社交的人格等。
刘华清说,所谓民主型的父母指的是父母不打骂、不指责孩子,尊重、关爱孩子,能与孩子平等地商量、沟通。
2010年10月10日是第19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卫生部在北京举行以“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指出,精神卫生工作不仅要防治好各类精神疾病,还要做好心理卫生工作,预防和减少心理卫生问题和行为问题。他说,今年我国精神卫生宣传的重点是围绕儿童青少年、职工等主要人群,强调沟通、理解、关爱在促进心理健康、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