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黄萎病防治 .

   2008-12-29 2660
核心提示:草莓黄萎病是土壤病害。 1.症状。在小拱棚或温室中栽培,早春2~5月收获期间开始发病,在秋季10~11月也发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生长发育会受气候与地域的影响,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谨慎采用本资讯。

  草莓黄萎病是土壤病害。

  1.症状。在小拱棚或温室中栽培,早春2~5月收获期间开始发病,在秋季10~11月也发病。初发病时,在外围叶片和叶柄上形成长条形病斑,叶片失去光泽,叶缘和叶脉间开始变为黄褐色,萎蔫、干燥枯死。新嫩叶变为灰绿或淡褐色并下垂,下部叶变青,呈枯状萎蔫直到全株死亡。与根腐病的区别是,中心柱维管束不变红褐色,自根冠横切,可见维管束部分全部变为褐色。在发病初期根未见异常,植株枯死后地上部分变为黑褐色并腐败。病轻时根不腐败,地上部分也不枯死,但植株矮小,有时植株一侧枯死而另一侧还生长,呈斜瘫状。植株不结果或结果但不膨大,夏季高温条件下不发病。

  2.传播方式与发病条件。病菌寄生在病残体内,以菌丝或厚膜孢子在土壤内存活多年,以土壤为媒介传播病害。病菌从根部侵入植株后,沿导管上升引起植株发病,传到叶片、匍匐茎。外界气温在20~25℃,土壤湿度在25%以上发病重,温度达28℃以上停止发病。

  3.防治方法。各地引种时应注意检疫,要在无病区引种苗;土壤要消毒,病田每亩用氯化苦14~20升消毒,温室利用夏天高温密闭法消毒,具体做法是,在温室地面上盖一层塑料薄膜,晴天地温可升至60℃以上;及早拔除病株;在定植前用20%苯来特1000~2000倍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1000~2000倍液浸根,还可在假植床上灌根。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积累资讯供自我学习与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