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生长发育会受气候与地域的影响,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谨慎采用本资讯。
一、灰霉病: (一)发病规律。 灰霉病菌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季菌核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露地栽培草莓时,若阴雨连绵、湿度较大,该病发病更快。 (二)防治措施。 草莓蕾期前可喷药防治,可用50%速克灵800倍液,或百菌清6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
二、褐斑病(叶枯病): (一)发病规律。 褐斑病菌在病叶内越冬,次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侵染。4月下旬日平均气温达17℃时开始发病,5月中旬后逐渐扩展,5月下旬至6月份进入该病盛发期。7月下旬后,遇高温、干旱,病情减轻。 (二)防治措施。 病害始发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防治,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即可。
三、病毒病: (一)发病规律。 由于该病毒具有潜侵染的特性,植株不能很快表现出症状,所以常常被忽视。草莓是无性繁殖作物,如母株带毒,可使病毒蔓延。另外,蚜虫也可以传播该病毒。 (二)防治措施。 1.及时防治蚜虫。蚜虫发生初期,喷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20%的杀灭菌酯乳剂300倍液,每5~7天喷1次,连续2~3次。另外要加强田间检查,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并烧毁。2.消毒土壤。草莓种植前,用溴甲烷进行土壤消毒。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积累资讯供自我学习与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