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生长发育会受气候与地域的影响,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谨慎采用本资讯。
白粉病在露地栽培上发生较少,在温室内发生较重。此病多发生于果实、果梗、叶片、叶柄上,在叶片上发生暗色污斑,斑块大小不等,接着在叶背斑块上发生白色粉状物,后期呈现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枯焦。特别在果实种子周边密生霉,使幼果肥大受到抑制,并失去光泽,硬化。病原菌属子囊菌纲,在病果和病叶上的白粉是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白色粉状孢子通过空气传播,菌丝的吸器伸入组织内寄生。产生分生孢子的最适温度为20℃左右,空气湿度为80~100%时容易发病,干燥状态发病率也高。
防治方法是避免施用过多氮素肥料;及时摘除病果、病叶;注意温室通风。在发病初期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适用药剂有可湿性甲基托布津1000倍稀释液,灭螨锰2000~3000倍稀释液,一般每隔10天,发病较多时每隔5~7天喷药一次。开花期以后不再用药。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积累资讯供自我学习与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