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白粉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2010-07-19 福建农业信息网福建农业信息网4850
核心提示:  白粉病是危害草莓的重要病害之一,特别是在保护地栽培的条件下,由于温湿度比较适宜于该病的发生,因此比露地发生更加严重。发病重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生长发育会受气候与地域的影响,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谨慎采用本资讯。

  白粉病是危害草莓的重要病害之一,特别是在保护地栽培的条件下,由于温湿度比较适宜于该病的发生,因此比露地发生更加严重。发病重可显著降低果实产量,同时使秧苗素质变差,移栽后不易成活;果实受害后,失去商品价值。

  发病症状:白粉病在草莓上普遍发生,尤以保护地发病较重。该病主要危害叶、果实、果梗。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薄霜似的白色粉状物,在适宜条件下迅速扩展到全株,随着病势的加重,叶向上卷曲,呈汤匙状;花蕾、花感病后,花瓣变为红色,花蕾不能开放;若果实感染此病,果面将覆盖白色粉状物,果实停止肥大,着色变差。

  发病规律:白粉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越夏,成为初次侵染源。病菌属于低温性病菌,侵染适温为15℃-20℃,低于5℃和高于35℃均不发病,干燥及高湿的条件都可造成病害蔓延。病原菌主要靠空气传播,降雨可抑制孢子飞散,而在晴天午后大量飞散传播。该病在大棚等保护地中发病较重。偏施氮肥的田块,由于生长较嫩绿,对病害抵抗力较差,一般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1、采用抗病品种如宝交早生等。2、冬季清园,烧毁病叶、残株。3、生长季节及时摘除地面上的老叶及病叶、病果,并集中深埋,切忌随地乱丢;要注意园地的通风条件,雨后要及时排水;在肥料的施用上要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切忌偏施氮肥。4、药剂防治:(1)对症下药。要选用腈菌唑800-1000倍液、杜邦福星800-1000倍液、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粉锈宁2000倍液、“世高”600-800倍液等。(2)适期防治。要在发病初期用药,隔7-10天用药一次。(3)提高防治质量。药液叶面叶背都要喷到,各种药剂尽量做到交替使用。(4)掌握安全间隔期。用药物防治要在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控制农药残留。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积累资讯供自我学习与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