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黄粉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

   2008-12-29 1280
核心提示:黄粉虫是梨树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黄粉虫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据河南商丘市民权农场梨园调查,果实受害率由1997年的2%增至2000年的5%,个别严重地块超过10%,严重地影响果品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弄清黄粉虫的发生规律,掌握黄粉虫的防治措施。 一、果实被害状黄粉虫食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生长发育会受气候与地域的影响,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谨慎采用本资讯。

  黄粉虫是梨树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黄粉虫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据河南商丘市民权农场梨园调查,果实受害率由1997年的2%增至2000年的5%,个别严重地块超过10%,严重地影响果品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弄清黄粉虫的发生规律,掌握黄粉虫的防治措施。 

  一、果实被害状 黄粉虫食性比较单一。成虫和若虫均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果实的汁液,常群集在果实的萼洼部位为害。被害部位先变为褐色后变成黑色,故称之为"膏药顶"。受害的果实,果肉组织逐渐腐烂,有黄色粘液流出,进而全果腐烂脱落。树冠内膛下部果实受害严重。 

  二、形态特征 成虫:卵圆形,体长约0.7---0.8毫米,全身鲜黄色,有光泽,无翅,触角和足很小,无腹管,无尾片。 卵:椭圃形,长0.3-0.4毫米,表面光滑,淡黄色。 若虫:淡黄色,形似成虫,仅虫体较小。由于虫体很小似"黄粉"附着在一起为害果实,故称为"黄粉虫"。 

  三、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黄粉虫每年发生6-7代,以卵在树皮缝内老翘皮下、果柄脱落层等处所过冬,但造成为害的均是在树皮下过冬的群体。梨开花期开始孵化,仍在树皮下取食为害,产卵繁殖。麦收前后部分成虫转移到嫩枝、果台、果梗上繁殖为害,但仍有相当数量在树皮缝内为害。6月中下旬大部分成虫转移到果面、果实的萼洼处为害,并继续产卵繁殖3-4代,8月中旬果实将近成熟时为害最为严重。 

  四、防治措施 l、刮除老翘皮,树干涂白,消灭越冬卵。 2、打好铲除剂,梨芽体膨大期喷施50-80倍的索利巴尔或结合防治越冬代梨木虱成虫喷洒2000-3000倍的菊脂类农药。 3、提高打药质量,果实萼洼处、树冠内膛、下层枝,注意均匀喷药。 4、喷药时期,重在转果期,用2000-3000倍的敌杀死、溴氰菊脂类农药或1000-1200倍的甲胺磷等防治效果都很理想。 5、保护好天敌四星瓢虫。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