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2010-07-25 三峡农业科技网三峡农业科技网2500
核心提示:今年海南省荔枝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主要种类有荔枝蝽蟓、蒂蛀虫、蚧壳虫、瘿螨,霜疫霉病和藻斑病等,受害后,引起荔枝掉叶、掉花和掉果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生长发育会受气候与地域的影响,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谨慎采用本资讯。

今年海南省荔枝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主要种类有荔枝蝽蟓、蒂蛀虫、蚧壳虫、瘿螨,霜疫霉病和藻斑病等,受害后,引起荔枝掉叶、掉花和掉果,产量减少10―20%左右。最为严重的蒂驻虫,受害后不仅引起荔枝产量减少且果实品质下降而失去商品价值,今年万宁、琼中等市、县的个别荔枝园因蒂驻虫的严重为害而失败。

今年荔枝病虫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是:1.气温较高,易于病虫害的发生发展。2.大规模种植易于病虫害的流行。3.作物结构和生态环境复杂,病虫害寄主较多,易于病虫源基数的积累。4.防治不及时,防治效果较差。5.过分依赖化学农药而忽略综合防治措施,最终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强。为此,今后荔枝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必须认真分析其发生原因,掌握其发生规律,利用综合的农业措施恶化病虫发生的有利条件,同时通过认真长期的调查和监测,掌握化学防治的最佳适期,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将病虫害发生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具体方法如下:

1.合理规划种植密度及适当控制树冠的大小,保持果园良好的通风透气性,避免因为果园的湿度过大而有利于病害流行。

2.采果后,及时剪除枯枝,败叶和清除杂草,减少果园的病虫源基数。

3.在荔枝每次抽梢和开花或小果的关键时刻要注意观察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在害虫幼虫大量卵化时或开始驻果、钻叶为害时进行喷药防治,喷施次数为2―3次,每7天1次。(具体次数可根据害虫发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可选择的药剂有:“10%高效灭百可”3000倍或4.%“金福”1500倍+80%“敌敌畏”1000倍防治荔枝蝽蟓和蒂驻虫;3%“莫此朗”3000倍防治蚧壳虫;1.8%阿维菌素2000倍防治叶瘿螨。

4.在阴雨天气时注意病害的防治工作。在发病初期使用50%“甲基托布津”胶悬剂600倍或80%“保加新”600倍交替使用可有控制荔枝霜疫病和藻斑病的发生,发病严重时可用50%“安克”3000倍或20%“好靓”3000倍继续使用2―3次,每7天1次,亦能起到较好效果。

5.有条件的果园可使用一些光波杀虫灯和放养平腹小蜂进行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综合方法。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