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番茄溃疡病 .

   2008-12-29 2480
核心提示:溃疡病为樱桃番茄毁灭性病害,在许多种植地区都有发生。一旦发病,病株率都很高,常造成成棚或成片植株萎蔫坏死,严重时100%发病,致大面积绝收。 [症状]此病全生育期都可发生。幼苗发病真叶由下向上萎蔫坏死,胚轴或叶柄上产生凹陷坏死斑,剖茎可见维管束变色,髓部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生长发育会受气候与地域的影响,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谨慎采用本资讯。

  溃疡病为樱桃番茄毁灭性病害,在许多种植地区都有发生。一旦发病,病株率都很高,常造成成棚或成片植株萎蔫坏死,严重时100%发病,致大面积绝收。 

  [症状] 此病全生育期都可发生。幼苗发病真叶由下向上萎蔫坏死,胚轴或叶柄上产生凹陷坏死斑,剖茎可见维管束变色,髓部变空,终致幼苗枯死。成株发病多表现为由下向上,由局部枝叶向全株发展。初期下部叶片边缘褪绿萎蔫或翻卷,随后全叶呈青褐色皱缩干枯,进一步发展在叶柄、侧枝或主茎上形成灰白至灰褐色条状枯斑,剖茎可见髓部部分变空,维管束变褐。病害发展较慢时,病茎略变粗,其表面可生出许多疣刺状突起或不定根,最终病茎髓部全部变空变褐,全株萎蔫枯死。果实发病多由茎扩展至果柄,部分韧皮部和髓部变褐腐朽,延至果内使幼果畸形空瘪,胎座变小,停止生长,所产种子粒小色暗,成熟度不好,后期常造成大量落果。病菌再次侵染在叶片上形成不定形青褐色斑,在果实表面产生中央暗褐色疮痂状隆起,边缘乳白色“乌眼”斑,多个病斑连接成片使病部表面十分粗糙。 

  [发病规律] 病菌可在种子内、外及病残体上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2―3年。病菌主要由各种伤口侵入,也可从叶片毛状体及幼果表皮直接侵入。远距离传播主要靠带菌种子、种苗及未加工果实的调运,近距离主要通过雨水、浇水传播。连阴雨和暴风雨后病害发展很快,通过分苗移栽,整技绑架进一步传播蔓延,一旦侵入,在寄主韧皮部迅速扩展。病菌生长温度1一33℃,适宜温度为25―27℃,适宜pH为7,53℃10分钟致死。樱桃番茄生长期内,温暖潮湿,多阴雨或多暴雨,或长时间结露有利于发病。发病后偏施氮肥,大水漫灌,病害扩展迅速。另据调查,此病发生、流行与种子带菌率、带菌量和生长期雨量与雨日直接相关。 

  [防治方法] 

  1.对种子实行严格检疫,禁止从疫区调运种苗。 

  2.进行种子消毒灭菌,可用55℃温水浸种30分钟,或70℃干热灭菌72小时。还可用1%盐酸浸种5―10小时,或用1.05%次氯酸钠浸种20―40分钟后用清水充分洗净后催芽。 

  3.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采用高垄栽培。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株带出田外妥善处理。病后注意水肥管理,避免偏施氮肥,待露水干后进地操作,禁止大水漫灌。雨后防止田间积水。 

  4.发病初期药剂喷雾和浇根。可选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新植霉素5000倍液喷雾。保护地选用5%加瑞农粉尘剂15千克/公顷喷粉。药剂浇根施浇药液为0.25―0.3升/株。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