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 .

   2008-12-12 2530
核心提示:一、症状与发病规律 该病在桃树叶片、新梢和果实上均能发病,以叶片受害最重。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整形病斑,直径2~5毫米,褐色,边缘有黄绿色晕环,以后病斑干枯、脱落、穿孔,故称“穿孔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生长发育会受气候与地域的影响,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谨慎采用本资讯。

    一、症状与发病规律

    该病在桃树叶片、新梢和果实上均能发病,以叶片受害最重。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整形病斑,直径2~5毫米,褐色,边缘有黄绿色晕环,以后病斑干枯、脱落、穿孔,故称“穿孔病”。严重时病斑相连,造成叶片脱落。果实受害初为淡褐色水渍棚、圆班,稍凹陷,以后病斑稍扩大,天气干燥时病斑开裂,果实失去商品价值。病原细菌主要在病梢上越冬,当桃树展叶抽梢时,从溃疡癍内溢出菌液经叶片气孔和枝梢皮孔浸染。在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条件下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当气温在25℃时病菌潜育期仅为4天,20℃时为9天,19℃时为16天。管理粗放、树体衰弱、偏施氮肥、树体徒长均会加重陔病的发生。

    二、防治方法

    1、清除病源 在大棚升温前,仔细剪除病、枯枝,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

    2、加强管理、寸曾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减少氮肥用量,及时清除徒长枝,控制棚内湿度。

    3、药剂防治 早春芽萌动期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展叶后喷布80%大生M45,800~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硫悬浮剂200倍液,连续喷药2~3次,间隔10天左右。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