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大蟋蟀.

   2010-08-28 中国农化服务网中国农化服务网1910
核心提示:菠萝大蟋蟀属于直翅目,蟋蟀科。主要为害橡胶、可可、咖啡、菠萝、金鸡纳、棉、古柯、花生、芝麻、瓜类、高粱、甘薯、麦类、松杉及柑桔、桃、梅等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中国爱农网(http://www.an110.com)--城乡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菠萝大蟋蟀属于直翅目,蟋蟀科。主要为害橡胶、可可、咖啡、菠萝、金鸡纳、棉、古柯、花生、芝麻、瓜类、高粱、甘薯、麦类、松杉及柑桔、桃、梅等果树和林木的苗木。我国的菠萝产区均有分布。

为害症状成虫和若虫为害果树的茎、叶、果实和种子,有时也为害植物的根部。受害幼苗整株会枯死;成苗被咬去顶芽后,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死亡,为害果实时,最初先咬伤果皮,后期将果肉蛀成大洞,伤口易受病菌感染,致果肉腐烂,变酸、发臭。严重影响果树的经济发展。

形态特征该虫体大且强壮,体长35-45毫米,宽12-14毫米,触须长40-50毫米。呈丝状。赤色或黄色,背板上颜色近于黑色,腹部呈浅黄褐色。头大,呈半圆形,有3个单眼,是并列的,中眼横生,半圆形。前胸背板特别宽阔,呈鼓形,表面有明显刻点。翅较发达,后翅端折叠成须状,大蟋蟀的发音镜呈长方形。后肢发达,善于跳跃,胫节上有两排刺,每排4-5枚。雌虫产卵管呈管状,长5-6毫米。

发生规律蟋蟀6-9月从土壤到菠萝根际和果实上为害。近成熟果实为害较严重,咬食小果时,为害轻的伤果皮,重的将果实咬成洞,病菌是从伤口进入的。大蟋蟀常栖息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的沙质旱地。其昼伏夜出,夜间雄虫在洞穴口处以鸣声引诱雌虫出洞而进行交配。洞口用松土堆盖,不易寻得。此虫凶猛,有自相残杀的习性,除了刚孵出的若虫外,其成虫、若虫都各自挖掘洞穴,只有交尾时才雌雄同居。它们常在洞口觅食,将嫩枝切断拖回洞内啃食和贮备。其几天出洞1次,喜欢闷热的晴天和温暖的气候,遇到风雨天气就深居洞内不出。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加强果园管理,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合理灌水。结合修剪,清理果园,将病残物集体烧毁,减少虫源,中耕除草。

(2)保护和利用天敌。

(3)必要时根据其习性进行人工捕杀。

(4)可诱杀该虫,用炒香的米糠拌100倍的敌百虫液,撒于蟋蟀出没之处诱杀。清除菠萝园附近的杂草,减少其隐蔽场所。

常用药剂敌百虫。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