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炭疽病研究 .

   2008-12-29 860
核心提示:经研究鉴定,基本上弄清了柑桔炭疽病在湖南省温州蜜柑上主要为害枝叶,亦为害幼果。按叶片症状可将该病的病原菌分为以下3种主要类型: 1普通型炭疽病(又称叶斑型)根据病害发生蔓延速度又可分缓慢型和急性型两种。缓慢型叶斑轮廓明显,呈近圆、半圆或不规则形,直径0.3~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经研究鉴定,基本上弄清了柑桔炭疽病在湖南省温 州蜜柑上主要为害枝叶,亦为害幼果。按叶片症状可将该病的病原菌分为以下3种主要类型 :

    1  普通型炭疽病(又称叶斑型)  根据 病害发生蔓延速度又可分缓慢型和急性型两种。缓慢型叶斑轮廓明显,呈近圆、半圆或不规 则形,直径0.3~2厘米,发病初期为淡黄褐色或浅灰褐色,后变深褐色,最后病部中心褪为 灰白色,有纤细的深褐色边缘。急性型病叶多自叶缘、叶尖或沿主脉发生淡青褐色似开水烫 伤的叶斑。5月中下旬为春叶缓慢型发病初期,11月中下旬至翌年3~4月为第1个发病落叶高 峰期,翌年11~12月为第2个发病落叶高峰期。秋叶发病率较春叶为高,且大多为潜叶蛾等 为害所引起,当年8月下旬至11月下旬为其第1个发病高峰期,翌年1~5月为第2个发病落叶 高峰期。急性型主要发生于雨后高温季节。

    2  落叶型炭疽病(又称叶枯型)  病斑多自叶尖,少数自叶缘一侧开始,初为淡青褐色 ,后迅速向叶基方 向扩展成黄褐至深褐色、边缘不清晰、云纹状的大型叶斑。主要发生于上年生老叶上。以 4月下旬至6月下旬、11月上旬至12月下旬最为严重,分别为当年春夏梢和秋梢叶片始发病期 ,但发病率较低。

    3  次生型炭疽病  初 期在两侧脉与主脉间朝叶缘方向形成梭状褪绿斑,将叶片对光观察时,这些部位初呈水渍状 和半透明状,黄绿色,叶表面褪绿上方稍显皱纹状,微突起,最后褪绿斑内呈现灰褐至褐色 的枯斑。10月上中旬为当年春叶叶肉组织萎缩褪绿始见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为发生高峰 期,11月至翌年3月为次生型发病落叶高峰期,随着各年9~11月的降水总量的明显增加,此 病发生率也随之降低。地势较高、土层瘠薄、严重受旱而又未行灌溉的桔园一般发病较重, 落叶亦多;而同期地势较低又经及时灌溉的桔园,发病率均低,落叶亦少。

    炭疽病菌具潜 伏侵染特性。春叶从接近自剪时起、夏叶自剪之前、秋叶则当本叶长达2厘米左右时即已基 本潜伏带菌。各次梢出现的带菌高峰期大致相同,这些均可作为指导田间预防喷药的科学依 据。对于此病的防治应着重采用以加强培管,增强树势为主,适时开展药剂防治工作:

    春 叶自剪前后的5月及秋叶本叶达2厘米左右时的8~9月,分别连喷两次0.5%锌铜波尔多液及50 %托布津800倍液。5~10月喷50%托布津800倍液、50%退菌特500倍液及50%多菌灵1000倍液 各两次。前、中期喷药还可与杀虫剂相结合。9~12月单喷50%退菌特4次(每月1次)或交替 喷用50%托布津800倍液、50%退菌特5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共4次。中后期喷药还可减 轻采后贮藏病害的发生。对于次生型炭疽病的防治,可在发病期的10月至翌年3月每月喷50% 退菌特500倍液。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