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溜皮虫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

   2008-12-29 950
核心提示:1形态特征成虫长10毫米左右,宽约2.8毫米,黑色,微带金属光泽。卵馒头形,长1.7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后渐变黄色,孵化前为黑色。老熟幼虫长23~26毫米,扁平,白色。前胸背板大,近圆形。中、后胸缩小,腹部各节呈梯形,腹部末端具一对钳状突。蛹纺锤形,长9~12毫米,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1  形态特征   成虫长10毫米左右,宽约2.8毫米,黑色,微带金属光泽。卵馒头形,长1.7 毫米,初产 时乳白色,后渐变黄色,孵化前为黑色。老熟幼虫长23~26毫米,扁平,白色。前胸背板大 ,近圆形。中、后胸缩小,腹部各节呈梯形,腹部末端具一对钳状突。蛹纺锤形,长9~1 2毫米,初化蛹时乳白色,将羽化时黄褐色。

    2  发生规律  溜皮虫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枝条木质部越冬。4月上旬开始化蛹 ,5月上旬开始 羽化,中旬末开始出洞。成虫多在傍晚产卵,卵产于枝条表皮,卵上常有绿褐色保护物覆 盖。幼虫孵出后,先在树枝表层啮食为害,被害枝条出现泡沫状流胶,以后幼虫潜入形成层 向下啮食形成虫道,并出现1~2个螺旋状虫道。由于成虫集中在5月20日前后几天出洞,虫 态比较整齐。因而主要以"夏溜"为害,未出现6~7月出洞羽化的"秋溜"虫道。为害后以 老熟幼虫钻孔潜入木质部开始越冬。7月20日左右是蛀入高峰期。幼虫蛀入木质部后,虫体 缩短至12毫米左右。幼虫常潜伏在虫道的最后一个螺旋处,外留蛀入孔,其蛀入孔进 口与木质部内幼虫潜伏部位约成45°角,进口与潜伏部位间的距离大约为10~11毫米。幼 虫进入木质部15毫米左右,然后迂回到离形成层1~2毫米处,以便于成虫羽化出洞。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