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棒孢霉斑病调查的研究方法 .

   2008-12-29 950
核心提示:柑桔棒孢霉斑病,是近年来在四川柑桔部分产地新发现的一种落叶性叶斑病害。此病从1月到8、9月皆可为害,尤以2、3月发病最重。发病初期叶面散生圆形褐色小点,周围具明显的黄色晕环。一叶上有病斑三五个到10多个不等。随病斑扩大,病斑边缘略隆起,深褐色,中部黄褐色至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柑桔棒孢霉斑病,是近年来在四川柑桔部分产地新发现 的一种落叶性叶斑病害。此病从1月到8、9月皆可为害,尤以2、3月发病最重。发病初期 叶面散生圆形褐色小点,周围具明显的黄色晕环。一叶上有病斑三五个到10多个不等。随病 斑扩大,病斑边缘略隆起,深褐色,中部黄褐色至灰褐色微下陷,外围黄色晕环仍清晰。病 斑圆形或不正圆形,少数亦可愈合为不规则大斑。病斑3~17毫米,平均为5.18毫米 。潮湿多雨时,病斑上密生黄褐色霉丛。同时病叶变褐至褐色霉烂;气候干燥时 病叶多卷曲并大量焦枯脱落,严重时整枝枯死。病叶霉烂时还诱发炭疽病和其他腐生霉菌滋 生,从而加速霉烂。

    病害发生轻重与寄主生长阶段和树龄关系密切。柑桔春梢、成 熟叶片被害较重;夏梢及幼嫩叶片受害一般较轻。20年生以上的大树或老树发病普遍,小树 、壮年树一般很少发病,或发病后损失不大。凡果园管理差,害虫(蚧类、蜘蛛等)及脚腐病 为害重的,以及地势低洼、积水,果园郁闭、通风透光差的发病都重。春末夏初发病最盛, 高温季节病害则显著受到抑制。

    抑菌测试结果,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2000 、4000倍液,波尔多液1∶1∶300和600倍液及45%代森铵3000、6000倍液较好,相对防效都 在99%以上。粉锈灵防效最差,仅为14.3%~73.1%。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