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14毫米,翅展20-38毫米,土黄褐色。前翅黄褐色或暗黄褐色,或散布深褐色小鳞点。内、外线黄色,前缘、外缘和缘毛为黄色。外缘或有黄斑块。后翅淡黄色。卵略扁圆球形,块状,上覆盖黄褐色或棕褐色绒毛。老熟幼虫体长20-28毫米。头部浅褐色或褐色。前中胸及腹部第3-7节和9节背面有一黄线,中央为一红线贯穿。第1、2和8腹节背面有黑色绒球状短毛丛。体被稀疏灰白色长毛。蛹织在稀薄的丝茧中,圆锥形,长约13毫米,褐色。腹节明显。
[发生规律]
该虫一年发生的代数各地有所不同,广东一年4-5代。以幼虫越冬。成虫夜间羽化,具趋光性。产卵在叶背面。初孵幼虫群集取食,在叶背啮食叶肉,残留上表皮,2-3龄后分散为害。常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将嫩芽全部咬食、花蕾咬破,咬食谢花后的幼果极为常见。老熟幼虫入表土化蛹。
[防治方法]
掌握该虫发生期进行喷药防治。以低龄幼虫为适期。可喷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40%水胺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10%杀灭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10%高效灭百可乳油2000-3000倍液等。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