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桥夜蛾的特征及防治方法 .

   2008-12-12 1280
核心提示: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17毫米,翅展35-38毫米,触角丝状。体及前翅黄褐色,后翅灰褐色。前翅翅尖稍下垂,外缘中部外突成尖角。两翅合并时上有呈拱桥形花纹,每翅上各有3个黑点。卵淡黄色,扁球形,顶端突起,底面平坦,直径约0.6毫米,卵壳上有纵向条纹。幼虫末龄幼虫青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17毫米,翅展35-38毫米,触角丝状。体及前翅黄褐色,后翅灰褐色。前翅翅尖稍下垂,外缘中部外突成尖角。两翅合并时上有呈拱桥形花纹,每翅上各有3个黑点。卵淡黄色,扁球形,顶端突起,底面平坦,直径约0.6毫米,卵壳上有纵向条纹。幼虫末龄幼虫青绿色,体长约37毫米,腹足4对,第一对最小,第二对稍小,第三、四对发达。蛹棕褐色,长约18毫米。

    发生规律  

    桥夜蛾1年发生6代,以幼虫和蛹越冬。各代卵发生高蜂期分别出现在4月上旬、5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和9月中旬。桥夜蛾幼虫的寄主有薅田莓、高粱泡和野板栗。通常幼虫和蛹的成活率较高,而卵则较低,卵的孵化率在不同世代间又有显著差异,其中第一代最高,为82.3%,第五代最低,仅为11.1%。卵孵化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被寄生蜂大量寄生,特别是7-9月间虽然卵的数量很多,但由于寄生蜂寄生率高,能孵化出的幼虫则不多。故桥夜蛾对柑桔的为害通常不大。

    防治方法 

    桥夜蛾的防治应以生态调节和物理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

    (1)合理规划果园。山区和半山区发展柑橘时应成片大面积栽植,并尽量避免混栽不同成熟期的品种或多种果树。

    (2)铲除幼虫寄主。在5-6月份用除草剂镇甲剂1号涂茎(木防已)或用镇甲剂2号喷雾,彻底铲除柑桔园内及周围1千米范围内的木防已和汉防已。

    (3)拒避。每树用5-10张吸水纸,每张滴香茅油1毫升,傍晚时挂于树冠周围;或用塑料薄膜包住萘丸,上刺小孔数个,每株树挂4-5粒。


    (4)生物防治。在7月份前后大量繁殖赤眼蜂,在柑橘园周围释放,寄生吸果夜蛾卵粒。

    (5)药剂防治。开始为害时喷洒5.7%百树得乳油或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此外,用香蕉或橘果浸药(敌百虫20倍液)诱杀或夜间人工捕杀成虫也有一定效果。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