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大实蝇的特征及防治 .

   2008-12-12 1020
核心提示:[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3毫米,翅展20-24毫米。体黄褐色,复眼绿色,单眼三角区黑色,触角黄色。胸部背面中央有深茶褐色“人”字形斑纹,此纹两旁各有较宽的纵纹1条。腹部5节,背面中央有黑色“十”字形斑纹。雌虫产卵管圆锥形,长约6.5毫米。卵梭形,一端稍尖,微弯曲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3毫米,翅展20-24毫米。体黄褐色,复眼绿色,单眼三角区黑色,触角黄色。胸部背面中央有深茶褐色“人”字形斑纹,此纹两旁各有较宽的纵纹1条。腹部5节,背面中央有黑色“十”字形斑纹。雌虫产卵管圆锥形,长约6.5毫米。卵梭形,一端稍尖,微弯曲,长1.4-1.5毫米,宽0.3-0.4毫米,乳白色,两端微透明。幼虫末龄时体长15-18毫米,头宽约2毫米,尾部宽约3.2毫米。虫体由11节组成,圆锥形,前端小后端大,乳白色,口钩黑色。蛹黄褐色,椭圆形,长9-10毫米,宽约4毫米。

    [发生规律]

    柑桔大实蝇在四川、贵州、湖北等地1年发生1代,以蛹在柑桔园土中越冬。产卵时,雌虫将产卵管刺入果皮,每孔产卵数粒。卵期一个月左右,于7-9月间先后孵化为幼虫。幼虫在果内取食瓤瓣汁液,破坏果肉组织,以致溃烂。被害果大量脱落,幼虫随即脱果入土。未脱落的果实内的幼虫,于10月中旬至11月上、中旬老熟脱果,潜入3-7厘米深的土中化蛹越冬。少数发生较晚的幼虫和蛹随果实运销,在果内越冬,至翌年1-2月老熟后脱果。

    柑桔大实蝇在日照较短的阴山果园内发生较多,在页岩风化的紫色土果园内蛹出土羽化率高,受害重,砂土果园次之,黏土果园受害最轻。土壤疏松,含水量适度,有利于化蛹和羽化。远距离传播主要是人为携带被害果或种子,或被害果随水流漂到下游,或越冬蛹随带土苗木传播到新区。成虫的飞翔距离可达数百米,飞翔也是传播途径之一。老熟幼虫淹水8-17小时才陆续死亡。

    [防治方法]

    (1)实行严格的检疫。严禁从疫区调运带虫的果实、种子和带土的苗木。

    (2)冬耕灭蛹。在初冬深翻园土,增加蛹的机械伤亡或因变换其越冬位置后不适生存而死亡。

    (3)早期摘除被害果和收拾落果。8月下旬开始检查柑桔园,发现被害果实立即摘除并加以处理(如深埋、烧毁、水浸、水煮等)。有被害果脱落时,也应及时收拾处理。为害严重的柑桔产区,结果少的年份可于6-8月间摘除全部幼果,加工成药材,彻底消除成虫产卵场所。

    (4)诱杀成虫。6-7月成虫产卵期,在部分柑桔树冠上喷布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加3%红糖液,一般全园只需喷1/3植株,每株喷1/3树冠。4-5天1次,连续3-4次。也可用砂糖2份,黄酒、醋和甜橙汁各1份,
水10份混合后盛于瓦罐中,罐口上方3厘米处设防雨盖,在柑桔园行间每隔10-20米挂1只,高度60厘米左右,隔半个月换诱液1次,可诱杀大量成虫。另外,还可在6-11月用15份75%酒精、1份90%敌百虫和3份性诱剂混合制成诱芯,设置诱捕器,每公顷挂2只。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