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细菌性褐斑病防治方法 .

   2008-12-29 670
核心提示:症状识别病菌主要为害叶片、花蕾,茎和果实也可被害。叶片发病时,多从叶缘开始,初为2-5mm不整形褐色小斑点,以后扩大,汇合成较大斑。发生严重时病叶卷曲、干枯脱落。花蕾发病先在萼片上生灰色斑,扩展整个花器或花梗,使花蕾干枯。嫩枝发病是由花梗扩展来的,发病部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症状识别病菌主要为害叶片、花蕾,茎和果实也可被害。叶片发病时,多从叶缘开始,初为2-5mm不整形褐色小斑点,以后扩大,汇合成较大斑。发生严重时病叶卷曲、干枯脱落。花蕾发病先在萼片上生灰色斑,扩展整个花器或花梗,使花蕾干枯。嫩枝发病是由花梗扩展来的,发病部位变灰腐烂,使发病部位以上的枝叶凋萎,果实受害,从脐部开始直到整果腐烂,但很少发生。

  病原Pseudomonae cichorii(Swingle)Stapp.,假单孢杆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具极生鞭毛数根,好气,格兰氏染色阳性,在金氏培养基上有荧光,不积聚颗粒,氧化酶反应阳性。生长适温30℃,40℃不生长。

  发病规律病原细菌在土壤中越冬,主要通过水滴飞溅传播,叶片间的摩擦或人为接触等也可传病,从气孔或伤口侵入。病菌喜潮湿,生长发育适温27-30℃,但发病适温偏低,17-23℃。因此,茄子多在低温时期发病。

  防治方法

  (1)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2)进行田间操作时,应尽可能地减少伤口。

  (3)防止低温高湿,灌水时防止水滴溅起。

  (4)药剂防治。发病初时喷施农用链霉素180mg/L(单位)、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56%靠山水分散微颗粒剂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d喷1次,连施2-3次。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