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1.症状叶片受害,发病初期叶片两面出现边缘不明显的淡黄色斑,而后病斑出现白色稍隆起的小疱,大小约1~5毫米,成熟后表皮破裂,散出白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孢子囊。病斑多时,叶片枯黄。种株的花梗染病,花轴肿大,歪曲畸形。
2.传播途径及发病规律
本病由鞭毛菌亚门真菌大孢白锈菌和白锈菌侵染引起。病菌以菌丝体在种株或组织中越冬,也可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和越夏,卵孢萌发长出芽管或产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侵入寄主引起初侵染,后平凡部又产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侵入寄主引起初侵染,使病害蔓延扩大,后期病在病组织内产生卵孢子越冬。
白锈菌在0~25℃均可萌发,以10℃为适宜,本病多在纬度、海拔高的低温地区、低温年份或雨后发病较重,一年中以春、秋两季发生较多。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隔年轮作;前茬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株,以减少菌源。
(2)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