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室黄瓜越冬主防两种病

   2009-11-18 山西农民报山西农民报550
核心提示: 越冬棚室黄瓜最容易发生白粉病和蔓枯病,是外界条件和黄瓜生育期决定了这两种发病种类。秋后冬前,我国北方地区因棚室白天温度高,放风时间较长,空气湿度小;而晚上往往因温度下降,棚中空气湿度会随着升高,常造成一昼夜间空气湿度高低周期性变化,这种干湿交替变化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越冬棚室黄瓜最容易发生白粉病和蔓枯病,是外界条件和黄瓜生育期决定了这两种发病种类。秋后冬前,我国北方地区因棚室白天温度高,放风时间较长,空气湿度小;而晚上往往因温度下降,棚中空气湿度会随着升高,常造成一昼夜间空气湿度高低周期性变化,这种干湿交替变化的环境条件,恰恰是黄瓜白粉病和蔓枯病所需要的,适于这两种病的发生发展。而黄瓜越冬栽培,冬前正处于苗子定植后的团棵期,其子叶尚未完全干枯,上边所携带的病害,白粉、蔓枯、霜霉菌等最易就近向叶片传播,尤以白粉菌和蔓枯病最为常见。

  白粉病发生时,在子叶或叶面生出白色粉斑,严重时整个叶片被白粉覆盖,使长势变弱,影响生长发育和产量。棚室黄瓜进入严寒的冬季,因棚中夜间常常湿度极高,叶片上多会结露,白粉菌孢子遇到高湿尤其是遇到水,就膨胀死亡。所以棚室黄瓜的白粉病进入深冬会不治而愈,故而防治时间重点是定植后至严冬之前。

  蔓枯病发生时,往往先在子叶上发生,病斑呈褐色,上面着生很多小黑点,生成孢子,再把孢子传到真叶上,使叶子发生由边缘或中间入侵的褐斑,大的可达2—3厘米,使叶子变黄衰老;也能在近地面处为害茎基部,生白黄色长条斑,流出褐红色胶状物,后期病部腐烂、纵裂,上部枯死。

  防治这两种病害,首先是消除传染源。应在黄瓜定植后人工剪除带病的子叶。黄瓜子叶营养丰富,待真叶变大时生命力变弱,种皮上的各种病害多先在此发生发展。真叶长大时子叶向植株供应储存营养的任务已完成,继续留着已无用,更重要的是,这些子叶是白粉、蔓枯等病害最先染病的地方,由此产生的病斑会产生大量的病菌孢子,向周围传播,使黄瓜叶片和茎等处发病。所以定植后及时剪除子叶,即可消除这两种病的传染“根据地”,使黄瓜免受其害。剪除时间以移栽时为好,黄瓜苗只要有两片较大的真叶即可剪除子叶。从防病角度看早剪比晚剪好,但不能早于两叶一心时期,以免剪除过早,子叶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剪除子叶时,要动作轻微,力避震动,并先收集在碗等器皿中,后拿出棚外,埋于土下。

  其次是喷药防治。为防治白粉病可喷用30%氟菌唑2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 (世高)3000倍;防治蔓枯病可喷用百菌清600倍液或25%咪酰胺1500倍液。如果这两种病害一起防治,则可以用氟菌唑2000倍或世高3000倍混加百菌清600倍一块喷用。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