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霜霉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2008-12-29 410
核心提示:(1)症状和流行规律霜霉病俗称“黑毛”或“跑马干”,具有发病快、危害重、易流行等特点,是黄瓜最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初期,叶面出现水渍状斑点,逐渐变黄绿色,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斑块,最终变成黄褐色,病斑连片后,叶片枯死。空气湿度大时,病叶背面生成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1)症状和流行规律 霜霉病俗称“黑毛”或“跑马干”,具有发病快、危害重、易流行等特点,是黄瓜最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初期,叶面出现水渍状斑点,逐渐变黄绿色,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斑块,最终变成黄褐色,病斑连片后,叶片枯死。空气湿度大时,病叶背面生成一层黑霉,在干燥环境或喷药后霜层易消失。此病一经发生后,蔓延很快,病叶枯黄,瓜条生长缓慢,早衰减产,甚至毁园。病原真菌在土壤中越冬孢子或气传孢子为霜霉病的初侵染源。一般气温16-20℃,叶面结露或有水膜,是霜霉病菌侵染的必要条件。气温20-26℃,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是霜霉病菌生长的最适条件。因此,天气忽冷忽热,空气潮湿,昼夜温差大,将预示着霜霉病的发生与蔓延。 

  (2)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 与非瓜类作物进行5年以上轮作;定植前温室大棚用5%百菌清烟剂熏蒸;栽培畦定植前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喷淋。 

  ②生态防治 叶面上凝结的水珠是霜霉病等病害发生的先决条件,叶面结露再加上适宜温度,病害就会迅速蔓延。根据病害发生规律和黄瓜对温湿度的要求,在上午、下午、前半夜和后半夜进行不同的温、湿度管理,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具体做法是:早上在室外温度允许的情况下,放风1小时左右以排除湿气;上午密闭棚室,温度提到28-32℃(但不超过35℃),这样利于黄瓜进行光合作用,并抑制霜霉病、黑星病、灰霉病的发生;中午下午放风,温湿度降至20-25℃和65%-70%,保证叶片上无水滴,这样温度虽然适于病菌萌发,但湿度条件绝对限制了病菌的萌发;夜间不通风,湿度上升到80%以上,温度却降到11-12℃,湿度适合,但低温却限制了病菌的萌发,并且利于黄瓜植株减少消耗,积累养分。同时,要科学浇水,必须选晴天早上浇,浇完后密闭棚室,温度提到40℃左右,闷1-2小时后放风排湿,晚上还要放风降湿,使黄瓜叶上没有水滴或水膜。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