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疮痂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

   2008-12-29 380
核心提示:(1)症状和流行规律辣椒疮痂病又名细菌性斑点病,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造成大量落叶、落花、落果,甚至全株毁灭,对产量及品质影响很大。该病可在幼苗、叶、茎和果实上发生,但以叶片发病较重。叶片发病初期,呈水渍状黄绿色小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暗褐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1)症状和流行规律 辣椒疮痂病又名细菌性斑点病,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造成大量落叶、落花、落果,甚至全株毁灭,对产量及品质影响很大。该病可在幼苗、叶、茎和果实上发生,但以叶片发病较重。叶片发病初期,呈水渍状黄绿色小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暗褐色稍有隆起,中间稍凹陷色淡,表皮粗糙,似疮痂状,故称疮痂病。有的病斑愈合,形成不规则的大斑。受害株病叶的边缘及叶尖变黄干枯、破裂,有时还引起叶片变细、畸形,病叶最终脱落。枝条被害,初为水渍状不规则的条斑,后病斑变黑褐色油浸状木栓化隆起,呈溃疡状疮痂斑。果实被害,初为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2毫米左右的圆形或长圆形黑色疮痂斑,病斑常开裂。田间确诊该病,可把新鲜的病组织切断浸入清水中,若明显看到云雾状的菌脓溢出即可确诊。病原细菌主要在种子表面越冬,有的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是病害的初侵染来源。靠灌溉水、农事操作等传到茎、叶、果实上。从气孔或伤口侵入为害。高温高湿是诱发本病的重要条件。田间管理不当、植栋生长势弱、偏施氮肥、植株前期生长过旺、田块积水、排水不畅等,易诱发此病。据调查,地势低洼、土质粘重、积水田块的发病率是排水良好、地势较高、带沙性土田块的2-3倍。 

  (2)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 如种子带菌,可用72%的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浸种30min,或用温汤浸种和硫酸铜液处理种子;加强田间管理、定植后及时追肥、松土,棚室内注意通风排湿。 ②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35%碱式硫酸铜胶悬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30%DT杀菌剂400倍液,或硫酸链霉素400倍液,7-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