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一、模式概述 葡萄循环种植模式主要有根域限制栽培技术、雨水自动收集系统、滴灌设施、发酵池四个环节。通过采用根域限制栽培技术,配合棚架模式,达到高效利用光能资源、促进树体平衡发展,提高座果率和葡萄品质的目的;通过采用雨水自动收集系统、滴灌设施,达到节水、节肥的目的;通过采用发酵池,收集废弃葡萄枝条和畜禽排泄物进行发酵,生产有机肥,达到减少病虫源、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循环再利用的目的。该模式使各类资源得到合理和充分的利用,把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实现了葡萄产业循环健康发展。
二、基本做法:
1、采用根域限制栽培技术。亩栽葡萄苗10株,即每64平方米种植1株,根系生长范围第一年为0.5*0.5米,第二年为1.5*1.5米,第三年为3*4.5米,以后根据葡萄长势确定根系生长范围,棚架高度为1.8米,采用短梢修剪。同时,根域限制种植模式可以不受土壤条件的限制,在一些地下水位高,土壤盐渍化严重的地区建园,而且根系的范围只有树冠面积的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因此大量的空地可用来套种其他耐荫蔬菜或花卉,达到高效利用土地的目的。
2、建造雨水收集系统,配备滴灌设施。根据葡萄园的整体布局,做好排灌系统的规划,修建排水沟、灌水沟和蓄水池,建成一个排灌方便、蓄水能力强的雨水收集系统,同时配备滴灌设施,不仅提高了雨水的使用率,还节约了水资源。如需追肥,将沼液稀释后通过滴灌设施进行施肥,既省工、又省肥。
3、建发酵池,生产有机肥。将修剪下来的葡萄枝条通过粉碎机粉碎后,按4:6的比率,加入60%的畜禽粪便充分搅拌后,再加入发酵菌种进行发酵。将通过高温发酵后的有机肥施入土壤中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还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对修剪下来的枝条进行循环再利用。
三、效益分析 通过采用根域限制栽培技术,每亩省工20工,按25元/工计算,每亩节本500元;通过滴灌施用沼液,每亩节省氮肥50斤,每亩节本65元;通过葡萄枝条发酵生产有机肥,按每亩枝条1000斤,生产每吨有机肥成本为250元,市场每吨成品有机肥为550元,每亩节本300元,三项合计,每亩可减少投入865元。同时,推广采用葡萄循环种植模式,对沼液、沼渣、葡萄枝条、雨水等资源进行了再利用,达到了变废为宝、降本增效的目的,提高了产品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葡萄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模式概述 葡萄循环种植模式主要有根域限制栽培技术、雨水自动收集系统、滴灌设施、发酵池四个环节。通过采用根域限制栽培技术,配合棚架模式,达到高效利用光能资源、促进树体平衡发展,提高座果率和葡萄品质的目的;通过采用雨水自动收集系统、滴灌设施,达到节水、节肥的目的;通过采用发酵池,收集废弃葡萄枝条和畜禽排泄物进行发酵,生产有机肥,达到减少病虫源、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循环再利用的目的。该模式使各类资源得到合理和充分的利用,把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实现了葡萄产业循环健康发展。
二、基本做法:
1、采用根域限制栽培技术。亩栽葡萄苗10株,即每64平方米种植1株,根系生长范围第一年为0.5*0.5米,第二年为1.5*1.5米,第三年为3*4.5米,以后根据葡萄长势确定根系生长范围,棚架高度为1.8米,采用短梢修剪。同时,根域限制种植模式可以不受土壤条件的限制,在一些地下水位高,土壤盐渍化严重的地区建园,而且根系的范围只有树冠面积的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因此大量的空地可用来套种其他耐荫蔬菜或花卉,达到高效利用土地的目的。
2、建造雨水收集系统,配备滴灌设施。根据葡萄园的整体布局,做好排灌系统的规划,修建排水沟、灌水沟和蓄水池,建成一个排灌方便、蓄水能力强的雨水收集系统,同时配备滴灌设施,不仅提高了雨水的使用率,还节约了水资源。如需追肥,将沼液稀释后通过滴灌设施进行施肥,既省工、又省肥。
3、建发酵池,生产有机肥。将修剪下来的葡萄枝条通过粉碎机粉碎后,按4:6的比率,加入60%的畜禽粪便充分搅拌后,再加入发酵菌种进行发酵。将通过高温发酵后的有机肥施入土壤中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还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对修剪下来的枝条进行循环再利用。
三、效益分析 通过采用根域限制栽培技术,每亩省工20工,按25元/工计算,每亩节本500元;通过滴灌施用沼液,每亩节省氮肥50斤,每亩节本65元;通过葡萄枝条发酵生产有机肥,按每亩枝条1000斤,生产每吨有机肥成本为250元,市场每吨成品有机肥为550元,每亩节本300元,三项合计,每亩可减少投入865元。同时,推广采用葡萄循环种植模式,对沼液、沼渣、葡萄枝条、雨水等资源进行了再利用,达到了变废为宝、降本增效的目的,提高了产品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葡萄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