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产业引领仫佬族人民走上致富路

   2010-10-26 广西广播网 本文作者4860
核心提示:广西广播网12月5日消息(记者黄尚彪、通讯员廖红雨、韦如代、吴耀荣)罗城是个仫佬乡,山野葡萄满洞场,葡萄美酒销天下,家家户
       广西广播网12月5日消息(记者黄尚彪、通讯员廖红雨、韦如代、吴耀荣)“罗城是个仫佬乡,山野葡萄满洞场,葡萄美酒销天下,家家户户奔小康。”这是流传罗城的一曲山歌。地处广西北部九万大山中心南麓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全县总人口36万多人,仅仫佬族人口就有11万多人,是我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这里的仫佬族同胞与壮、瑶、侗族和苗族等多种民族和睦相处,开发生产,发展经济,共同走上富裕路。
  
  在罗城不仅有迷人秀丽的风光和奇特的民族风情,这里传统的毛葡萄产业更是扬名中外。据史料记载,祖祖辈辈居住在罗城的仫佬族同胞在清代就开始就对野生毛葡萄进行加工和利用。
  
  如今,野生毛葡萄产业已经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创建于1969年的罗城山野葡萄酒总厂,是广西区内最早生产葡萄酒的厂家,企业早期利用山野毛葡萄酿酒,并获得成功。罗城县水果局局长吴宗立说:“罗城发展毛葡萄产业已有1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技术上我们取得了多项的突破。特别在驯化栽培密度、还有病虫害、修剪等重要环节上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给仫佬族人民及各族人民的生产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可以说罗城是全国最大的毛葡萄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葡萄基地。”
  
  当地的仫佬族同胞看到种植毛葡萄可以给他们带来可观的收益,就纷纷上山开荒锄地,架起了四方的水泥杆,连片种植毛葡萄。下里乡屯的群众韦显旺说:“我家种有50亩毛葡萄,今年获得了丰收,总共收果40000多斤,收入达70000多元。现在我们的生活比以前好过多了。”
  
  蒸蒸日上的毛葡萄产业引领当地群众走上了致富路。目前,罗城全县13个乡镇已建有人工种植示范基地,仅种植毛葡萄一项,罗城县农户每年就可以获得400多万元的收入。人工栽培野生毛葡萄已成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贫困山区的主要脱贫项目及经济支柱的重要依托。罗城县副县长覃海立说:“我们县专门设水果局专抓毛葡萄产业,计划利用市场优势县域优势特色优势进行发展,再过3到5年,力争实现毛葡萄产业发展到30000吨,力争成为南方最大的野生毛葡萄产业基地县。”
  
  新闻链接:
  
  仫佬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2007年统计有17万7千人,主要聚居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境内,其余散布在宜州、融水等地以及柳州市郊。
  
  仫佬族自称伶或谨,他称布谨、姆佬。1956年2月,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确认仫佬族为单一民族。
  
  仫佬族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衣着简朴,服色尚青。现在服饰与附近汉、壮族相近。一年之中,仫佬族大部分节日与当地汉、壮族没有很大差异,但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日——依饭节。节日兴做豆腐圆。
  
  仫佬族是个喜爱唱歌的民族,男女老少普遍会对歌,凡过年和“走坡”时节,随处都可以听到对歌声。他们用山歌来表达本民族的生产、生活和男女之间的爱情。山歌的种类有“随口答”、“古条”和“口风”三种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