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吃草莓可降低帕金森病发病风险

   2011-03-03 前沿医学本文作者2460
核心提示:  据悉,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经常吃草莓或者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水果可降低帕金森病(PD)发病风险。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醇和黄烷醇)是已知最常见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物  ...本品种介绍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品种的地域性,请网友谨慎引种。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www.zgtszw.com)启。

  据悉,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经常吃草莓或者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水果可降低帕金森病(PD)发病风险。

  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醇和黄烷醇)是已知最常见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物质。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功效比维生素C和E强。鉴于这种医学特性,消费者和食品生产商均对其特别感兴趣。特别是其对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尽管生理证据尚未建立,水果、蔬菜、茶、红葡萄酒的有益功效有时归因于黄酮类化合物。

  植物和水果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其是维生素P和柠檬素的统称。另外在巧克力和如柚子等柑橘类水果中也可发现。

  这项研究纳入了49281名男性和80336名妇女。研究人员对参加者进行了调查问卷,并使用数据库来计算其类黄酮的摄入量。然后对类黄酮摄入量和帕金森氏症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另外,他们还对富含类黄酮的5大类食品的摄入量进行了分析:茶叶、草莓、苹果、红葡萄酒和橙子或橙汁。对参与者进行随访的时间为20至22年。

  在此期间,805人罹患帕金森氏病。在男性中,与消耗黄酮类化合物最少的人群(底部20%)相比,消耗最多的人群(顶部20%)其罹患帕金森氏病的风险要低40%。然而在女性中,总体黄酮类化合物消耗和帕金森氏病发病风险之间无关联。然而,当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亚组研究的时候,在男性和女性中均可发现,主要源于草莓中花青苷类的消耗均与帕金森氏症发病风险相关。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Xiang Gao博士说,该项研究首次研究了人类对黄酮类化合物和帕金森氏症发病风险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特别是一组名为花青苷类的物质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倘若被证实,黄酮类化合物则可能是一种自然健康的降低帕金森氏症发病风险的方式。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积累资讯供自我学习与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