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将增加中国粮食减产风险

   2010-12-17 新华网董峻 潘林青10580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17日电 (记者 董峻 潘林青) 一份由中国科学家日前完成的研究报告显示,未来气候变化将加剧粮食生产面临的减产风险。

  报告称,在没有适应性技术对策的情况下,气候变化可能至少使粮食生产减产10%以上。

  来自中国13家农业科研院所的20多名科学家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和土地生产力,以及对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和棉花6大作物和奶牛、生猪和蛋鸡3大养殖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研究显示,未来气候变化下中国旱地面积将增加,低产田比例可能扩大,灾害脆弱性将进一步提高

  据这项研究的主持人、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介绍,中国影响农业的未来气候变化将以旱灾多发和水灾减少为特征,中国东北、华北和中国西北(不包括新疆)旱灾将多发,灾情程度将有所加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中国中南地区涝灾频率呈波动中升高,华南和中国西南水灾和旱灾频率均呈波动增加。

  “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加剧南涝北旱局面,这将进一步加剧中国未来农业生产的波动性。”潘根兴说。

  同时,气候变化还将加剧土地荒漠化,同时影响土地盐碱化的发展与区域分布,适宜性耕地面积缩小,从而影响潜在适宜粮食种植面积的实际扩张。

  根据这项研究,气候变化还将促进病原菌、害虫和杂草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其分布范围向北延伸,从而改变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分布格局,主要表现为向高纬度和高海拔的扩散。

  气候变化总体上将提高害虫越冬存活率,影响作物的抗病表现和病害流行,增强杂草的相对竞争力,降低天敌的控害效应,加剧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病虫草害的猖獗危害,从而抵消或超过升温和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带来的“施肥”效应。

  潘根兴说,在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发展方面,目前存在有效的适应技术薄弱,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尚未集成和规模化等主要问题。

  潘根兴等人还建议,中国应建立健全应对气候变化影响政策及经济调控机制,并尽快加强应用基础和实用技术研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能力建设。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