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饥饿”致病咋防治.

   2011-03-13 四川科技报1890
核心提示:缺锌引起斑叶病。柑桔的斑叶病是常见病害,典型症状是斑驳小叶。新叶转绿期开始表现为主脉与侧脉呈显著绿色,其余组织呈浅绿至黄白色......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品种的地域性,请网友谨慎采用本资讯。
缺锌引起斑叶病。柑桔的斑叶病是常见病害,典型症状是斑驳小叶。新叶转绿期开始表现为主脉与侧脉呈显著绿色,其余组织呈浅绿至黄白色,有光泽。严重时仅主脉或粗大侧脉附近绿色,新叶狭小斑驳并多直立、节间短、丛枝。斑驳病是由缺锌引起的。多种土壤缺锌,如花岗岩、片麻岩、蛇纹岩形成的土壤含锌少;酸性沙质土,锌易流失;碱性土壤锌易形成不溶性化合物,因而缺锌。此外,土壤过干过湿,腐殖质少或施用有机质过多,阻碍了根系与土壤的接触,以及重剪等均易发生缺锌症。叶面施肥对防治缺锌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宜在嫩梢期喷施0.2%~0.3%硫酸锌(加等量石灰)液1次,严重缺锌的喷2~3次。

  缺铜或缺硼引起枯梢病。柑桔缺铜初期新梢长、软、略弯曲,叶大色深,结果不多,易误为生长过旺。严重时枝梢先端变成茶褐色而枯死,发生短弱丛枝,易干枯早落和流胶,枝老熟时伤口呈红褐色,叶片局部呈红褐色。柑桔需铜甚微,平时喷施波尔多液就已足够。但在泥炭土、酸性砂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以及放牧迹地、坟场迹地易出现缺铜;厩肥、磷肥施用过多也引起缺铜;新垦桔园几年不施波尔多液等铜制剂易缺铜。柑桔缺硼:芽的生长点连续枯死而形成丛芽,叶脉肿胀、木栓化或破裂、果小畸形、皮厚硬、果心及海棉层均有褐色树脂沉积。酸性土壤硼易流失,故缺棚。花岗岩、片麻岩、片岩等成土母质,硼含量极低;碱性土壤的可溶性差,也缺硼。磷肥或石灰施用过多,或土壤干旱,均影响硼的有效性和根系对硼的吸收;酸橙吸硼力弱,故以酸橙作砧的柑桔一般缺硼。对于缺铜,可喷施波尔多液或其他铜肥。补硼则可土壤施肥,或在萌芽期、花期、小果期喷施0.05%~0.1%硼肥液。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积累资讯供自我学习与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