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黑腐病的防治方法.

   2011-04-22 1160
核心提示:主要症状成株期发病时,病斑多数从叶缘向内发展,呈“v”字形,为黄褐色枯斑。病斑周围的叶组织呈淡黄色,与健部界限不明显,有时病菌可沿叶脉向里发展,形成网状黄脉。 发病原因此病初侵染源是种子或土壤中的病残体。病菌可存活2―3年,通过灌溉水、农事操作及害虫造....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品种的地域性,请网友谨慎采用本资讯。
主要症状 成株期发病时,病斑多数从叶缘向内发展,呈“v”字形,为黄褐色枯斑。病斑周围的叶组织呈淡黄色,与健部界限不明显,有时病菌可沿叶脉向里发展,形成网状黄脉。 

  发病原因 此病初侵染源是种子或土壤中的病残体。病菌可存活2―3年,通过灌溉水、农事操作及害虫造成的伤口传播蔓延。此菌生长适温为25℃―30℃,最低5℃,最高39℃。耐干燥,一般温度高、播种早、管理粗放、害虫防治不及时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55℃温水浸种15分钟,然后立即移入冷水中降温,取出晾干后播种;还可用50%代森锌200倍液浸种15―20分钟,清洗晾干后播种;或用链霉素1000倍液或金霉素1000倍液浸种2小时。 (2)加强栽培管理,不宜播种过早;合理浇水,适期蹲苗,注意减少伤口,收后及时清整田园。 (3)药剂防治:可在发病初期喷洒100―200毫克/升的链霉素或农用链霉素,或氯霉素50―100毫克/升。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积累资讯供自我学习与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