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菜农感慨:技术难学但管钱.

   2011-05-12 贵州日报本文作者2220
核心提示:  左怀揖,黑黑瘦瘦的,开个电三轮,经常运一车新鲜蔬菜在独山县城跑得飞快。车身上印着虹蔬公司,以及电话号码等字样。他的身份是城郊种菜的农民,也是虹蔬这家2007年成立的公司的经理。左怀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琢磨市场需求和技术更新两件事上。他得让自己那10个大棚,占地2400平方米的菜园子充分发挥经济效益。“我的菜主要卖给...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品种的地域性,请网友谨慎采用本资讯。

  左怀揖,黑黑瘦瘦的,开个电三轮,经常运一车新鲜蔬菜在独山县城跑得飞快。

  车身上印着虹蔬公司,以及电话号码等字样。

  他的身份是城郊种菜的农民,也是虹蔬这家2007年成立的公司的经理。

  左怀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琢磨市场需求和技术更新两件事上。他得让自己那10个大棚,占地2400平方米的菜园子充分发挥经济效益。

  “我的菜主要卖给当地少数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市民。因此,不仅要独特、新鲜、品质好,而且还要错开季节。”左怀揖说,他的大棚基本全是反季节的蔬菜或者当地没有的品种。

  “我刚种下黄瓜、丝瓜、豇豆等10多个品种。我种的新品种黄瓜,品质好,提前上市。去年我的黄瓜一斤卖到四块钱,本地的黄瓜才卖五毛钱一斤,最多不过一块钱一斤。连广西运来的黄瓜,品质虽然好,也只卖到两块钱一斤。它比不过我的黄瓜新鲜。”左怀揖一脸得意。

  今年,他的大棚种了新“玩意”——全红的油桃。那是去年左怀揖花钱去山东学的专利技术。“去的是寿光市呢,每年都要开全国果蔬博览会。”他甚至记得开展具体的时间,幸福的口气如同很多人游上海世博会。

  “传统的果树是多年见不到效益。现在的新技术一年栽二年挂果三年丰产。我的油桃明年就能上市,估计能卖到5元一斤。”左怀揖提到这项技术挺激动的。

  他已经是标准的“技术培训油子”了,从县里到北京,政府掏钱或者自费,左怀揖几乎一场都不落下。就算他觉得老师讲得不咋的,也耐着性子去听,万一又讲到新技术了呢?

  “农业技术难学,但管钱的就是技术。”左怀揖拍拍身边的车子,说:比如这车如果是宝马,好用得很,不会咿咿呀呀地跟我闹别扭。如果是马来拉车,你就得掌握马的脾气,还得打草来喂,麻烦着呢。

  作者: 本报记者 袁小娟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积累资讯供自我学习与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