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室蔬菜冬季浇水要“五浇五不浇”.

   2011-10-14 农博网--河北科技新闻网本文作者3530
核心提示:  冬季温度低、日照短、光照弱,这些不利因素致使棚室蔬菜长得慢、耗水量小、叶片蒸腾量小、土壤水分散失少,所以菜农之间流传“棚室蔬菜冬季可以百日不浇水&rdquo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品种的地域性,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谨慎采用本资讯。


  冬季温度低、日照短、光照弱,这些不利因素致使棚室蔬菜长得慢、耗水量小、叶片蒸腾量小、土壤水分散失少,所以菜农之间流传“棚室蔬菜冬季可以百日不浇水”的说法。这种说法虽有很大的片面性,但我们也应从中悟出一些道理。冬季天气冷、水温低,如果频繁浇水,植株不仅不需要,而且还会带来危害,使地温下降,土壤通气性不良,根系受损,吸收能力大大下降。在低温高湿环境下还会发生沤根,使根系大量死亡。另外,冬季气温低、通风少,频繁浇水会使棚室内湿度长时间降不下来,叶片“结露”时间长,这就为病害的发生、蔓延形成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棚室冬季浇水一定要掌握“五浇五不浇”的原则。

  一、浇晴不浇阴

  即晴天浇水,阴天不浇水。具体浇水时间要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来选择,要严格遵守晴天浇水,阴天少浇或不浇,雨雪天切忌浇水的原则,尤其在寒流和阴雪天气时,应尽量避免在这一时期内浇水,以免造成地温下降引发蔬菜沤根死棵,或造成棚内空气湿度增大,导致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浇水时间则应安排在晴天,浇水后最好能有几个连续晴天。

  二、浇前不浇后

  即午前浇水,午后不浇水。午前浇水地温恢复快,可有足够的时间排除棚室内湿气。中午不浇水,以免高温时浇水影响根系的生理机能。也不宜在傍晚浇水,以免造成棚内地温下降后不能恢复,造成植株死亡,湿度过大,也易引起蔬菜病害大发生。现在,大部分菜农是在上午10点之后浇水,这样做非常不妥。因为晴好天气时,上午9点之后是棚温上升最快的时候,到10点时棚温可达25℃之上,此时地温也不低于20℃。若这个时候浇水,井水的温度一般在14℃左右,井水的温度与地温相差太大,就容易造成伤根、死棵现象。而早上刚揭开草苫子时,棚温在13℃~15℃,地温在10℃~12℃。若此时浇水,井水的温度与地温相差不大,就不容易造成浇水后伤根现象。

  三、浇小不浇大

  即浇小水,不大水漫灌。冬季温度低,蒸发量小,蔬菜需水量也小,故浇水次数少、浇水量小。一般情况下,浇水均为隔行浇小水,忌大水漫灌,每次浇水量只有夏季浇水量的1/3~1/2。如越冬黄瓜,定植时多采取大小行起垄栽培,冬季浇水时可以采取隔行浇水,小行浇水两次、大行浇水一次,轮流灌溉的方法,减轻浇水对地温的影响。切忌大水漫灌,以防低温高湿导致蔬菜沤根以及病害的蔓延。

  四、浇温不浇凉

  冬季水温低,浇灌用水要先在棚内预热,待水温与地温接近时再浇。浇水应尽可能用井水,因井水温度较高,可减少对蔬菜的生理刺激。水温最好不低于12℃,切忌直接使用河水、水库水和池塘中的冷水灌溉。浇水后,关小甚至关闭通风口,使温度达到并稳定在32℃以上1~3个小时,提高棚室内温度,以气温促地温,待地温上升后,及时通风排湿。

  五、浇暗不浇明

  即浇暗水,不浇明水。冬季栽培蔬菜要坚持做到膜下暗灌,有条件的可实行膜下微灌,这样可以有效阻止地面水分蒸发,降低棚室内的空气湿度,防止病害发生。特别是深冬季节,使用微灌对蔬菜生长时所需水、肥、气、热的平衡与协调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前中期使用微灌,有利于促根控秧,控制棚内空气湿度,减轻病虫害发生。微灌还能有效地控制水量,减少深层渗漏的水量和肥料流失,改善土壤结构性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和提高蔬菜品质。

  除以上五点之外还应该注意浇水冲肥时,一定要慎用含氮量高的复合肥,因其使用后会降低水温,致使浇水后大幅度降低地温。深冬可多施一些生物菌肥和有机肥,以利于地温的提高。

  (  作者:王红霞 )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积累资讯供自我学习与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