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疫病的防治技术.

   2006-02-22 Ag365.com中国种植技术网2230
核心提示:(一)分布及为害  又称干枯病、胴枯病,为世界性栗树病害。由于美洲栗和欧洲栗极不抗病,因此在二十世纪初期,该病在欧美各国广为流行,几乎毁灭了所有的栗林。我国的板栗被认为是高度抗病的,但我国不少省、...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品种的地域性,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谨慎采用本资讯。

    (一)分布及为害
  又称干枯病、胴枯病,为世界性栗树病害。由于美洲栗和欧洲栗极不抗病,因此在二十世纪初期,该病在欧美各国广为流行,几乎毁灭了所有的栗林。我国的板栗被认为是高度抗病的,但我国不少省、市,如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江西、广东、广西、湖南等省均有发生,有的地方还十分严重,甚至造成大片板栗失收林毁,被列为国内、外检疫对象。
  (二)症状
  为害大树、苗木、主要发生于树干、枝条上,尤以树冠下部枝条易感病。发病初期病斑水渍状、园形或不规则的褐色病斑,病皮稍肿皱,皮层组织腐烂,后期树皮干缩状子座。天气潮湿,在子座上溢出橙黄色分生孢子角。秋季子座渐变为茶褐色。在其内部形成子囊壳。
  病菌主要在寄主皮层中蔓延。当病害严重时,木质部表层亦可侵染,引起树势严重衰退。当病斑围绕树干后,上部枝逐渐枯萎、变黄,继而凋落。
  (三)病原
  由子囊菌亚门、核菌纲、间座壳科、内座壳属、寄生内座壳菌的真菌引起。
  (四)发病规律
  病菌以病树上的菌丝体和子座越冬,次年春季温度升高后开始活动,4月份病斑上产生桔黄色子座,潮湿天气,子座内挤出分生孢子角。病菌经风、雨、昆虫或鸟类传播,从伤口侵入。病菌远距离的传播是通过带病种苗无性繁殖材料运输。
  病害与温、温度有密切关系,雨水多,湿度大,发病最严重。与地形势关系亦十分密切,若土壤瘠薄,树势弱,则发病重。地下水位高或不易排水的栗园,发病也重。
  (五)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防止病害通过带病种苗、接穗、砧木等传入或传出,如需从病区调入苗木,除严格检验外,尚需在萌芽前1:1:160波尔多液,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其他杂菌剂喷洒后再定植。2.增强树势,加强管理,减少和保护伤口。伤口应及早用波尔液等药剂消毒保护。冬、夏可将枝干涂白,以防日灼和冻害,避免机械损伤。加强树内蛀干性害虫的防治。3.药物治疗,刮除病皮,然后涂化学药剂。在发病期,施用1:10碳酸钠,25%可湿性多菌灵粉剂1:100,1:1.5波尔多液,抗菌剂(401)200倍液加0.1%平平加等。4.进行抗病品种筛选,选用抗病品种。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积累资讯供自我学习与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