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为害特点、防治指标和适期
1、柑橘全爪螨(又名红蜘蛛):主要为害叶、枝和果实。受害叶片正面和果实表面,出现苍白色斑点。当每叶(果)上有虫、卵5--10头(粒)时是重点防治适期。
2、柑桔锈螨(又名锈壁虱),以成、若螨刺吸果实、叶片及嫩梢汁液。果实受害后变为黑褐色,俗称“黑皮果”,并满布龟裂网状细纹,果形变小,品质变劣,大大降低果品产量和质量。叶片受害,色泽变锈褐色,并常引致落叶,影响树势,为柑桔生产的重要害虫。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一般为孤雌繁殖。夏季高温干旱有利于发生。每当叶、果上有虫2--3头时或见灰色露状物时,是重点防治适期。
3、柑桔潜叶蛾:是为害柑桔叶片的主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10多代,以每年7-8月间嫩梢抽发盛期危害最烈,尤以秋梢危害最重。不同地区发生早迟亦有差异。成虫喜产卵于长度1-4厘米之间的叶片,幼虫孵化后,即由卵壳底面潜入叶片表皮下,开始取食,用口器掀起叶面表皮,取食细胞汁液,蜿蜒前进,做成弯曲的银白色隧道。被害叶片常卷缩,易于脱落,并容易诱发溃疡病及提供其它害虫的栖息或越冬场所。受害叶片上有许多银白色虫道。夏、秋梢萌发期是重点防治期。即放梢后7--10天,当嫩梢有虫或卵的叶率达20%时为防治适期。
4、柑橘蚧类害虫:是柑桔上发生种类最多的害虫,该类害虫繁殖力强,产卵量多,数百粒至千余粒,孵化期不整齐,前后约需1个多月,这给防治上带来了很大困难。孵化后的幼蚧爬到合适位置后,便把口器插入植株组织,开始吸汁为害,同时分泌蜡质或介壳固定下来,不再移动。蚧类害虫能为害叶片、枝干、果实和根系,叶片被害失去叶绿素,果实被害后果面斑斑,枝干被害表皮粗糙,甚至枯死。7-8月份为大多蚧类害虫2、3代发生期,并向果实迁移,直接影响果实外观品质,降低经济效益。当每叶(果)有成蚧1头时,在若虫盛期尤其是1龄盛期是重点防治适期。
二、防治策略
下半年是柑桔定果、壮果、秋梢抽发及果实成熟期,在防治策略上重点是保苗保梢,在防治上重点是实施综合防治技术,注意保护桔园生态环境。引放、保护天敌,充分发挥自然控制作用。对潜叶蛾实施抹芽控梢,在药剂防治技术上,要做到科学用药,针对桔园病虫发生情况,在测报的基础上对少数盾蚧、食叶性鳞翅目害虫使用选择性药剂。采取混合用药技术,科学进行不同药剂品种组配,做到一次喷药兼治多种病虫。
三、药剂防治技术
1、防治红蜘蛛、锈壁虱。以生物防治为核心,实地测报为依据,合理使用农药防治。在果园建立稳定的天敌群落是防治柑桔锈壁虱、红蜘蛛的根本性措施。多种瓢虫、捕食螨是锈壁虱、红蜘蛛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多毛菌是锈壁虱、红蜘蛛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在实地调查测报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当每叶或每果虫数达到5―10头时,应立即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73%灭螨净乳油3000倍,15%杀螨特乳油2000―3000倍,25%清螨丹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同时,锈螨为害严重的柑桔园,在抽梢期间加强水肥管理,喷施叶面追肥,能促进叶片转绿,增强树势,提高植株的抗虫力。
2、柑桔潜叶蛾。防治上应控制肥水,使整齐抽梢,以割断潜叶蛾的食物链,避开盛发期。化学防治是防治潜叶蛾为害的主要手段。当大部分新梢长2-3厘米时,即开始喷药,每隔一周喷1次,连续2-3次。药剂可选用:20%好年冬乳油2000-3000倍液;24%万灵水剂或5%卡死克乳油或5%抑太宝乳油1000-1500倍液;1.8%虫螨杀星乳油5000-8000倍;2.5%天王星乳油4000-5000倍液等。
3、防治蚧类害虫。喷药应掌握在幼蚧期,此时蜡质很少,活动性大,最易着药。每隔10-15天喷1次药,连续2-3次。可选用药剂有:40%速扑杀(杀扑磷)乳油、25%伏虱乐可湿性粉剂、20%蚧杀手乳油、25%扑虱灵(优乐得)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使用150-200倍液矿油乳剂与上述农药混用,可增加渗透力,提高杀蚧效果。
四、其他防治技术
1、放梢要整齐。可以通过肥水控梢、人工抹除零星新梢来减少防治潜叶蛾次数。
2、加强肥水管理。7月是果实生长进入定果期,要防止缺肥缺水。
3、防日晒。下半年太阳光照强烈,果园容易缺水,果实容易得日灼病。果园要注意覆盖保水,有条件的可在中午前后喷水,以防止日灼病。
4、加强管理。在检查中,发现病虫枝及时剪除。
此外,我省柑桔红蜘蛛抗药性较强,在选用农药品种上必须特别注意,任何农药产品都不得超出农药登记批准的使用范围使用。做到尽量少用或不用菊酯类、石硫合剂类等农药,以延缓红蜘蛛的抗药性发展。禁止在柑橘果树上使用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胺、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等高毒农药。
柑桔黄龙病防治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
近来,我们下乡发现某个农资店老板说柑桔黄龙病不可能通过木虱传播,只要施用该店的肥料就能完全治好发病果树等等。国内外许多专家自1956年一直对柑桔黄龙病进行了研究,对该病的发病病原、发病规律和防治对策已基本研究清楚,柑桔黄龙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而绝不是肥料......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品种的地域性,请网友谨慎采用本资讯。
0评论2011-09-09385
柑桔木虱生物学特性观察及其与黄龙病的关系.
柑桔木虱一般以成虫越冬,没有嫩芽不会产卵,若有冬芽萌发,则可见卵和若虫。田间一年大约发生5~6代。成虫产卵于初发的嫩芽上,被害芽畸形扭曲,严重被害时脱落。一般在芽长0.5~5厘米左右产卵较多,多者一芽可达100~200粒。 木虱成虫以秋梢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发生......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品种的地域性,请网友谨慎采用本资讯。
0评论2011-09-09430
柑桔六星吉丁虫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1形态特征成虫外部形态略似叩头虫,长约10~12毫米,灰蓝色或蓝黑色,略具光泽。卵扁圆形,长约0.9毫米。初产时为乳白色,后为橙黄色。蛹长约10~13毫米,最宽处为4~ 6毫米,略似南瓜子。初期蛹全身为乳白色,继则眼呈酱褐色,其他部仍为乳白色。大多数蛹是裸体。老熟......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品种的地域性,请网友谨慎采用本资讯。
0评论2011-09-09352
柑桔树冠喷淀粉加2,4-D保叶越冬.
0评论2011-09-09599
柑桔幼树主干入土过深的矫正.
笔者进行调查,发现1~4年生幼龄桔树普遍存在主干埋入土中过深致使桔树生长不良的问题。1990年分别采取两种措施进行矫正,获得明显效果。 扒土露颈此法主要针对已定植两年以上,主干入土深度不到17厘米的幼树。即在3月份扒开主干周围的泥土,使呈“V”字形,微露根颈部......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品种的地域性,请网友谨慎采用本资讯。
0评论2011-09-09424
柑桔运输包装的改进长方形竹篓.
四川省柑桔运输包装,30多年来一直沿用容量25公斤的梯形竹篓,存在着果实腐损较大、装车空间利用率低、运输成本高等问题。为此,江津县从1988年起开始了改进运输包装的研究。经过两年对4种竹篓的比较,选定了容量20公斤的长方形竹篓,并于1990年起试用,获得明显的经济......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品种的地域性,请网友谨慎采用本资讯。
0评论2011-09-09302
柑桔周期性冻害问题的探讨.
笔者根据较完整的1949~1994年太阳黑子值资料和湖北同时期内冻害纪录分析,发现湖北柑桔大冻,多出现于以22年为双周期(即约11年一轮的小周期和22年一轮的大周期)的太阳黑子低值年。1973年笔者预报1976年前后将有一次较大冻害发生。以后在1975/1976年冬,川、黔、滇、桂......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品种的地域性,请网友谨慎采用本资讯。
0评论2011-09-09359
柑桔春季高接套袋显著提高成活率.
柑桔高换一般在春、秋两季进行。秋季高换时间长,而春季高换时间短,但春季采用切接法,恢复树冠快,一般当年高换当年能形成树冠,第2年挂果。为充分利用春季高换时间,我们于1994年3月中旬(旬均温19.7℃)进行了套袋和不套袋高换试验。结果套袋高换成活率达91.2%,不套......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品种的地域性,请网友谨慎采用本资讯。
0评论2011-09-09392
柑桔喷施防落素试验小结.
10年生尤力克柠檬,20年生罗伯生脐橙和18年生宫川温州蜜柑为试材,设3种处理:①喷1次防落素,即谢花后分别喷布20、30、40、50、60ppm;②喷两次防落素,即谢花后喷布20ppm,第二次生理落果前喷30ppm;③喷清水(对照)。 试验结果表明,在4个柑桔品种上各处理间对着果率......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品种的地域性,请网友谨慎采用本资讯。
0评论2011-09-09338
柑桔两刀芽接法.
近年来,我们在长方形芽接、芽片腹接的基础上,以及“三一”芽接法的启示下,综合其各自的优点,将原两刀削芽改为一刀削芽,两刀切砧改为一刀切砧,将芽长由1~1.7厘米改为1.7~2.3厘米。 切砧在砧木主干离地面10~20厘米的平滑处,以锋利的嫁接刀从上至下,先轻后重,......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品种的地域性,请网友谨慎采用本资讯。
0评论2011-09-09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