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植物技术首页 植物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茶 叶 保 质 的 方 法 .

2008-12-12 15:53350


  茶叶保质应根据茶叶的特性和茶类情况,以及各方面的具体条件,采用相应的保质方法。

    通常有以下五种:

  一、收灰法:利用生石灰较强的吸湿性,吸收茶叶中的多余水分,使茶叶保持充分干燥,延缓陈化。此法适用于绿茶,对龙井、旗枪,碧螺春、高山云雾茶等特种茶,贮藏一年以上,仍然保持翠绿的色泽和优异的香味。据我们多年实践试验,凡带有沙质土壤,特别是白沙土壤中生产的特种绿茶品质,用同样收灰法保质,贮藏一、二年以上,色香味然较仍理想。而在黄、红土壤中生产的特种茶的品质变化较快,有的不到半年就失去了新茶特色。

    石灰要选用优质块灰,装于小布袋中(习惯称灰袋),外面用牛皮纸松包,并用麻绳松扎,防止溶化后的石灰粉混入茶叶中,而影响品质。 

  二、炭藏法:用干燥木炭代替块石灰,方法和收灰法大致相同。但贮藏一段时间后,也应将吸潮木炭取出,及时复晒干燥或烘干,再重新放入容器内继续收藏茶叶,以利保质。此法一般适用于红茶、乌龙茶,红茶也以采用此法为宜。

  三、真空法:如同食品罐头一样,将空气抽出,形成真空保质性能好,但成本较高,一般用于速溶或茶名贵高级绿茶的小包装(铁昕装或瓶装)。

  四、抽气充氮法:将茶叶包装密封,抽出空气,充入氮气。氮是惰性气体,不会引起茶叶品质的变化,保质效果好。同时充氮后可增强包装的抗压力,对包装材料的要求较低,大包装也能适用,有利于降低包装费用。 

  五、冷藏法:茶叶对冷藏的要求不高,一般在0摄氏度左右即可,既能保质,又较经济。

  有的将四、五两种保质方法结合使用,(习称抽氧充氮、避光冷藏法)。预先将茶叶水分干燥至4--5%,装入不透光,不透气的容器中,进行抽氧充氮密封,并贮存在专用的茶叶冷库(-5摄氏度)中。由于茶叶处在无氧、干燥、无光、低温的条件下,经3--5年仍能保持原来的色、香、味风格。我国对高级绿茶的保质,已开始采用这一新的保管技术。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积累资讯供自我学习与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茶叶6月份农事安排和技术要点.
  6月,春茶生产基本结束,夏秋茶采摘的茶园进行轻修剪和肥培管理;同时,从保护茶园优势天敌种群角度出发,当前是全年较理想的施药时

0评论2010-05-2247

茶叶滚筒杀青机的保养与维修.
  滚筒杀青机适用于各种绿茶的连续杀青作业,常用的有30型和40型两种,热源形式有煤或柴式和电热式。它是茶叶加工中最常用的机械。其

0评论2010-05-2245

茶叶的贮存保鲜技术.
茶叶中的一些成分不稳定,在一定的物理、化学作用下,易发生变化,就是所说的茶变。茶叶的保存条件不好能加速茶叶的自身氧化及霉变。  

0评论2010-05-2138

茶叶8月份农事安排和技术要点.
  8月,气候炎热,茶园干旱时有发生,同时也利于病虫害发生。当前茶叶农事的重点是茶园旱热害的防御及挽救和病虫害防治。  一、旱热害

0评论2010-05-2135

茶叶品种---丹桂.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武夷肉桂的天然杂交后代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一个高香、早生、高产无性系乌龙茶新品种。该品种植株较高大,树

0评论2010-05-2168

茶叶贮藏保鲜八种方式.
  茶叶以新为贵,保持色香味为佳,故茶叶的贮藏保鲜极为重要,现介绍几种茶叶贮藏保鲜的方法,以供参考。    1、干燥贮藏:茶叶吸湿性强

0评论2010-05-2134

茶叶新品种---中茶108.
中茶108由中国茶叶研究所选育而成。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叶片呈长椭圆形,叶色绿,叶面微隆,叶尖渐尖。树姿半开张,分枝较

0评论2010-05-2179

茶叶在兽医临床上的妙用 .
茶叶具有清热解毒、润肺化痰、抑菌、消食健胃等作用。用茶叶或用茶叶与其他药物配合来治疗家畜的某些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下面介绍几种验方: 耕牛因食草过多引起肚胀可将茶叶与皂角一起捣碎,塞入牛的肛门,能引起牛急性排粪,消除肚胀。或用茶叶、去壳萝卜子各250

0评论2008-12-2955

茶叶冻后的技术措施 .
自1月15日,三江县局部地区开始降雪到出现全县受强冷空气影响造成长时间冰冻天气,使6.6万多亩茶园的茶蓬面上结起一层厚达10毫米的冰块,严重影响茶树正常生长发芽,影响到全年茶叶的收入。为把冻灾之后茶叶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茶叶站根据有关技术和经验提出冰冻溶化后应

0评论2008-12-2938

茶叶新品种----安吉白茶 .
失传近千年的白茶树,于二十世纪中叶在中国竹乡安吉县的深山林间被发现,据考证是一蓬树龄逾千年的再生型古茶树。到八十年代初,在中国茶科所、浙江大学茶学系、浙江省农业厅的茶树育种专家的指导下,经市、县和本茶场人员共同研究开发,通过无性繁殖的方法,育成了“白

0评论2008-12-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