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菜丝菌核叶腐病又称小白菜叶片腐烂病,全国分布广泛,除为害白菜外,还可侵染水稻、花生、芋、茭白、大豆等。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被害叶片初呈沸水烫状湿腐型病斑,早露未干时病部呈灰绿色。干燥时病部转呈灰白色,严重时全叶腐烂,仅残留主脉,并延及叶柄和茎部腐烂。在患部可见蛛丝状菌丝体和由菌丝体纠结而成的白色绒球状菌丝团(幼嫩菌核)和萝卜籽粒状物(老熟菌核)。蛛丝状物、白色绒球状物和萝卜籽粒状物皆为本病不同阶段表现的病征。也是别于小白菜细菌软腐病症状。
病原Rhizoctoniasolani
Kti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初生菌丝无色,直径4.98-8.71μm,分枝呈直角或近直角,分枝处多缢缩,并具1隔膜,新分枝菌丝逐渐变为褐色,变粗短后纠结成菌核。菌核初白色,后变为淡褐或深褐色,大小
0.5-5mm。菌丝生长最低温度4℃,最高32-33℃,最适23℃,34℃停止生长,菌核形成适温23-28℃。
发病特点
病菌主要以菌核遗落在土中越冬,并成为本病初侵染来源,萌发抽生菌丝进行初侵染致病。发病后病部上的菌丝借接触或攀缠作用向邻近植株蔓延,再次侵染,使病害得以扩展。由于病菌发育适温为28-32℃,菌核在高温(27-30℃)及湿度充足条件下极易萌发,故风雨频繁特别是台风雨多的季节和湿闷的天气最有利于本病发生。前作稻纹枯病发生严重的田块,或用病稻秆作覆盖物,或偏施氮肥,都易诱发病害。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在华南地区,
“北海夏白菜”、“福建黄叶”和“坡头黑叶”表现较抗病。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2)注意选地,勿在前作稻纹枯病或大豆纹枯病严重的田块种植。
(3)加强田间管理。
①勿用纹枯病稻秆作覆盖物,如需覆盖,应选用黑遮光网,以减少菌源。
②加强肥水管理。注意勿偏施氮肥和过度浇水,提倡适时追肥和喷施叶面营养剂,促进植株早生快发,壮而不过旺,缩短生长周期,提早收获。
③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结合深翻整地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来年菌源。
(4)药剂防治。
加强检查,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并喷施5%井冈霉素水剂500-700倍液,或28%多井悬浮剂800倍液,或20%氟纹胺(望佳多)可湿粉600-800倍液,2-3次,隔7-10天1次。
常用药剂井冈霉素、多井、氟纹胺。
本病又称为 小白菜菌核病,见本站链接 https://www.lyjny.com/pzjs1/show.php?itemid=41829
大白菜常见病害
0评论2015-01-2257

- 小白菜菌核病
0评论2015-01-18
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大白菜根肿病.
近年来大白菜根肿病发生逐年加重,现将其症状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根肿病在大白菜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根部,造成主根或侧根出现大小不等,形似手指状、短棒状或球状的瘤。主根上的瘤靠近地上部,发病初期瘤体表面光滑,后期表面粗糙、凹凸不平,明显龟裂
0评论2012-07-23164
无公害大白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1、防治原则,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科学施肥,加强栽培管理,创造一个有利于大白菜生长的环境条件,按照植保方法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结合以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危害。 2、农业防治,合理轮
0评论2012-07-23186
白菜黑腐病防治技术简介.
白菜黑腐病属于细菌性病害,是白菜上一个常发性病害,在红塔区白菜上每年均有发生。黑腐病不但危害白菜,还危害甘蓝、花椰菜、苤蓝、萝卜、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苗期、成株期均可受害,一般成株期受害较重、明显,受害后基本无收成。 1为害症状 幼苗出土前受害不能出土
0评论2012-07-23187
大白菜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当大田发现病虫害时,选用高效、低毒、对口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1、病毒病:主要由蚜虫传播的病毒。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调整蔬菜布局,合理轮作,发现病株及时清除;适期早播,躲过高温及蚜虫猖獗季节;苗期防治传毒蚜虫;发病初
0评论2012-07-23192
如何防治大白菜霜霉病.
发病原因 大白菜霜霉病属真菌性病害,以叶片发病为主,茎、花也能受害。感病以后叶正面产生水渍状褪绿斑,后发展为黄褐色,由于病斑扩大常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斑。天气潮湿时,叶背面产生白色稀疏的霉层,病斑连片时,常造成大白菜叶片变黄枯死,严重影响大白菜包心。
0评论2012-07-23146
云南省永胜县:白菜黑斑病及防治技术.
黑斑病主要危害大白菜的叶子。子叶期发病,在叶上初生褐色小点,逐渐发展为褪绿斑,扩大后使大部或整个叶干枯,严重时造成死苗。在真叶上,最初形成圆形褪绿斑。扩大后病斑转为暗褐色。叶柄发病,一般病斑为椭圆形至梭形,暗褐色,凹陷,大小不一。 防治白菜黑斑病应采
0评论2012-07-1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