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杨梅结果大年。据目前在部分杨梅园的踏看,今年杨梅花量总体表现为:初果期和一部分盛果期树花序分布较均匀,树势强健,部分盛果期和多数老龄树花序量较多,生长势弱,因此,应抓紧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施肥大年杨梅树由于花量偏多,营养消耗过多,宜在三月中旬施一次追肥。肥料种类以速效肥为主。在杨梅坐果后的4月下旬,可追施壮果逼梢肥,促进春梢抽发和提高质量,促进果实膨大和提早成熟,肥料种类为以钾肥为主的速效肥,一般成年结果树可株施尿素0.5公斤+硫酸钾2公斤或草木灰10―15公斤。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积累资讯供自我学习与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邮箱:zeyuhu@163.com。
阳台养梅保叶促花的窍门
喜欢阳台养梅的朋友都会有一个共识:阳台种花难,养梅更难,因为要使梅树开花,必须保证梅花在生长分化期花叶完整不落,至少在10月以前不落叶,然而在养护中很难做到。在梅花生长期,花友们总是千方百计地保叶,小心地养护,但一到梅树生长停止、新叶封顶后(6月前后梅---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的地域性,请网友谨慎应用本资讯。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www.zgtszw.com)启。
0评论2011-02-28391
梅花的浇水
0评论2011-02-28232
让梅花应时开
梅花花芽分化完成以后,为控制其花期,可将盆栽梅花放在室外,直至深秋,经过露天低温,使花芽得到充分休眠,到小雪前后移入低温房间,花芽即可逐渐膨大,这时即可进行花期控制,一般可控制在元旦、春节直至五一陆续开花。 (一)要使梅花在元旦开花,小雪后,入室室温---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的地域性,请网友谨慎应用本资讯。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www.zgtszw.com)启。
0评论2011-02-28271
让蜡梅多开花的方法
一、适时修剪 蜡梅发枝力强,修剪可使其萌发更多的粗壮花枝,开花更多。一般宜在花谢后发叶前进行修剪,剪去枯枝、过密枝、交叉枝、病虫枝,将一年生枝条留基部两三对芽,剪除上部枝条,促发分枝。以后新枝每长出两三对叶片后就要摘心一次,促使萌发短壮花枝,使株形匀---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的地域性,请网友谨慎应用本资讯。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www.zgtszw.com)启。
0评论2011-02-28305
梅花的四季水肥管理
梅花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早春花卉,盆栽梅花的肥料与水分应注意及时和适量,才能使之花繁叶茂。 春后花谢,梅花应进行翻盆换土,盆土宜肥沃疏松,能加些晒干的鸡粪或鸽粪渣置于盆底作基肥则更好。翻盆后浇1次透水,以后保持盆土湿润,不干不浇,浇必浇透。梅花对水分反应---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的地域性,请网友谨慎应用本资讯。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www.zgtszw.com)启。
0评论2011-02-28245
梅花珍品--二度梅
梅花为我国著名传统花木,是百花中的珍品。它顶寒傲雪,坚韧顽强,象征中华民族的性格。花大瓣重,花期特长,从头年大寒节直至翌年雨水节。不但严冬冲天怒放,而且春天花开飘香。更有趣的是它一年之中具有梅花开两次的独特性。故称为“二度梅”。经湖北省园林研究考证,---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的地域性,请网友谨慎应用本资讯。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www.zgtszw.com)启。
0评论2011-02-28518
梅花四季水肥管理
梅花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早春花卉,盆栽梅花的肥料与水分应注意及时和适量,才能使之花繁叶茂。 春后花谢,梅花应进行翻盆换土,盆土宜肥沃疏松,能加些晒干的鸡粪或鸽粪渣置于盆底作基肥则更好。翻盆后浇1次透水,以后保持盆土湿润,不干不浇,浇必浇透。梅花对水分反应---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的地域性,请网友谨慎应用本资讯。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www.zgtszw.com)启。
0评论2011-02-28249
蜡梅花冬季带踵扦插法
蜡梅是很有特色的花木,但繁殖起来难度较大。下面介绍一种带踵扦插法,可以大大提高繁殖成活率。 一、时间。整个冬季均可进行,以12月为好。 二、取枝。扒开蜡梅基部,将径粗1厘米以上一年生或二三年生枝条,自母树基部向外顺势撕裂劈下,枝条基部呈踵足状。当然,以斧---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的地域性,请网友谨慎应用本资讯。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www.zgtszw.com)启。
0评论2011-02-28379
切花梅花品种选择
我国梅花的品种有300余个,适合做切花的不少,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 生长势旺盛,特耐整形、修剪,萌芽抽枝力强。幼树开花早,花芽形成特别容易,短、中、长甚至徒长枝都成花。 抗性强,受环境、气候影响小,年年繁花似锦。花朵着生紧密,节间较短且每节双花较多。品质---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的地域性,请网友谨慎应用本资讯。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www.zgtszw.com)启。
0评论2011-02-28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