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八点,一直紧闭着的大门从里面打开了。人们开始蜂拥而入,焦点都集中在了店内。争相抢购的声音此起彼伏,原来,大家冒着寒冷排队要买的就是猪肉。而且这种猪肉卖得还不便宜,价格达到19.8元每斤。尽管如此,来买猪肉的顾客还是络绎不绝。
--记者:我看你买了两盒肉,这里有多少斤?
--女顾客:这里12斤多。
--记者:12斤多是吗,都是自己吃吗?
--女顾客:是送给人的。
--记者:这里流行用猪肉来送礼吗?
--女顾客:是的,现在我是带到北京去给我姐姐吃。
--记者:看你车上这么多呀,1,2,3……9袋。
--男顾客:朋友也要,自己也要。
--记者:这个猪肉我看价格不太便宜。
--男顾客:有蛮贵的,但是好吃一点。
--记者:好吃一点?
--男顾客:嗯。

--为了这种猪肉,李述初耗尽家财,从身价百万沦落到倾家荡产。7年之内,还是因为这种猪肉,李述初的公司一年产值达到了8000万。而且,就是这种曾经被淘汰的猪肉,居然得到了世界银行专门发放的贷款。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猪肉呢?
--这种黑白相间,就像熊猫一样憨厚可爱的就是李述初养的猪。只要天气好,李述初就会把它们从猪场里赶出来运动一下。看着小猪跑得那么欢快,真是特别招人喜欢。
--记者:很可爱这个猪,是吧?
--李述初:对。
--记者:黑白毛色的。
--李述初:我们叫它熊猫猪。
--记者:熊猫猪?很有意思。
--李述初:这个外形我们讲四句话,狮子头。
--记者:狮子头。
--李述初:狮子头,这个嘴比较短,比洋猪的短,这个铜锣肚,肚子又圆,胖乎乎的,圆圆,肚皮因为是白色的,铜锣肚。乌云盖雪,这个上面是黑色的,下面肚皮是白色的,乌云盖雪。
--记者:就只有脖子这一圈是白的。
--李述初:叫银项圈。
--记者:银项圈,很形象。
--李述初:对。

--长得像熊猫一样可爱,大受游客欢迎;在市场上的卖价比其他猪肉贵10元钱一斤,消费者还是排队抢购,李述初养的这种猪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了。但是谁又能想到,在2003年之前,这种猪在宁乡已经被淘汰而濒临灭绝了呢?
--这种猪叫土花猪,在宁乡已经有千年的养殖历史了,与太湖猪、荣昌猪、金华猪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猪”。土花猪的生理结构和杂交猪不一样,它的小肠比杂交猪要短1米多,只能用青菜、玉米、红薯等喂养,所以它的出栏周期比杂交猪要长一倍,8个月还只能长150斤。上世纪80年代,政府大力提倡饲养杂交猪。土花猪因为出栏周期长,瘦肉率又不高,渐渐被养殖户淘汰。到21世纪,土花猪基本上在宁乡绝迹了。
--流沙河社区居民刘辉程:小时候我看到过,那是很小很小的时候了,我现在都30多岁了。
--记者:后来就不见了?
--流沙河社区居民刘辉程:后来就没有了。
--记者: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养这种猪了呢?
--流沙河社区居民刘辉程:那种猪的话,一般就是养殖的时间比较长,然后就是它一般都喂不到很大,卖起来就划不来,不合算。

--李述初:当时我心里面很充实,很阳光,就是说年纪轻轻的,二十多岁赚了那么四五十万,当时在我们流沙河是一个大富翁,可以说是。
--李述初因为看得准,会赚钱成了流沙河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他待人依然随和开朗。除了过往的客人,邻居们也都喜欢光顾这里,到现在都还记得李述初当初开店时的情形。
--邻居刘菊霞:什么事都做得很周到,很仔细,然后很细心,无论对客人还是对这些邻居,小心翼翼的总是,很怕说错什么话,不想得罪人的那一种性格。
--2002年底,因为生意很好,李述初决定扩大餐馆规模。在此之前,他先去了省会长沙考察餐饮行业的情况。可就在李述初从长沙回来以后,他竟然出人意料地将年赚十几万的餐馆卖了,要去养土花猪。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引起了家人和朋友的强烈反对。

--经销商王桂初:亏了钱,没人要,到那边。嫌是黑猪肉,母猪肉,没人要。肥肉多,皮子厚。
--消费者不喜欢,经销商不认可,好不容易脱离了濒临灭绝的困难,土花猪又陷入了卖不出去的市场困境,李述初的养猪事业看起来前途渺茫。可是2009年,就是这种已经被淘汰的,在市场上无人问津的土花猪每天有人排队抢购,专卖店多达28家。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李述初是如何做到呢?
--李述初是土生土长的宁乡县流沙河镇人,80年代末,他是当地第一个靠开沙场致富的人。1996年,当别人都跟风开沙场的时候,李述初却转行干起了餐饮。因为地址选在过往车辆很多的地方,餐馆生意十分红火,李述初很快成了当地的名人。
--流沙河镇洪塘村村民喻建平:算有钱了,首富谈不起,在流沙河也算有名字的。
--李述初:当时我心里面很充实,很阳光,就是说年纪轻轻的,二十多岁赚了那么四五十万,当时在我们流沙河是一个大富翁,可以说是。
--李述初因为看得准,会赚钱成了流沙河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他待人依然随和开朗。除了过往的客人,邻居们也都喜欢光顾这里,到现在都还记得李述初当初开店时的情形。
--邻居刘菊霞:什么事都做得很周到,很仔细,然后很细心,无论对客人还是对这些邻居,小心翼翼的总是,很怕说错什么话,不想得罪人的那一种性格。
--2002年,因为生意很好,李述初决定扩大餐馆规模。在此之前,他先去了省会长沙考察餐饮行业的情况。可就在李述初从长沙回来以后,他竟然出人意料地将年赚十几万的餐馆卖了,要去养土花猪。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引起了家人和朋友的强烈反对。

--李述初有点懵了。而更让李述初难堪的是,猪场的工人们提出了集体辞职,理由是他们已经半年没有领过薪水了。有的工人临走的时候甚至还反过来劝李述初,不要再养土花猪了,养了也卖不掉的。一时间,李述初心里很不是滋味。
--2006年的春节是李述初毕生难忘的。别人家热热闹闹欢聚在一起,李述初却一直守在自己的猪场里。猪场里的猪一天只能吃两顿野菜、稻草,全都饿得嗷嗷直叫。看到李述初推着吃的上来以后,它们叫得越发起劲了,但是他能做的只是把车里最后一点吃的都刮下来,让小猪舔干净。
--李述初:我晚上睡两个小时就睡不着了,不知道第二天就拿什么东西来喂这些猪。当时心情挺难过的,春节初一,我就流泪了,我一个人那时在流泪,我想这个当时挺伤心的,看到这些猪我就心痛,因为不知道第二天它们有没有东西吃,能不能活住命了。
--为了能让猪场继续维持下去,昔日风光的李述初不得不去向朋友、邻居借钱周转。

--记者:你们为什么不借钱给他?
--朋友喻春平:他就是盲目的那个时候,比较盲目。
--记者:你们觉得他是盲目的。
--朋友喻春平:嗯。
--流沙河社区居民刘辉程:要是他不去搞猪场的话,他就这一辈子有了这个饭店,房子起好了,崽也大了,村里的看法就是说这一辈子都可以高枕无忧了,过日子没一点问题了。他这样亏了的话,有人就笑他了,他说这个人是扶不起来的。
--为了土花猪,昔日意气风发的李述初几乎付出了倾家荡产的代价。为什么明明是有市场的,土花猪却卖不出去呢?李述初没想到,即将到来的一场影响湖南生猪产业的危机,会让土花猪短时间内声名鹊起。
--2006年5月,大规模的猪高热病突然爆发了。在湖南,几乎所有的养猪场都陷入了疫情之中。宁乡县也不能幸免于难,一夜之间就死了上千头猪。这严重的疫情对于已经陷入困境的李述初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可是除了关闭猪场,禁止所有人出入以外,他也无力再做别的了。

--2006年5月到9月,李述初在猪场中整整4个月没有跨出来一步。虽然对这最后一搏没有多少信心,但是李述初和母亲、弟弟还是日夜守护在猪场。等到疫情稍微缓解,湖南省调查生猪死亡情况的时候,畜牧局的专家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惊讶的结果。
--宁乡县畜牧水产局局长杨正文:因为一般的生猪是22对基因,而我们宁乡土花猪是23对基因,因此多了一对基因,那么通过这几年在抗击重大疫病的这个过程中来看,唯独我们宁乡的这个流沙河的土花猪没有发生一例有疫病的情况。
--以为土花猪在这次疫情中会走入绝境,竟意外的没有一例死亡。这是李述初怎么都没有想到的。2006年10月,国家农业部在颁布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中将土花猪纳入了其中,并且每年对每头种猪补贴100元。世界银行也派出专家对李述初的猪场进行了考察,并发放了70万美元的贷款。一直使李述初困窘不堪的资金问题因为这场意外转眼间得到了缓解。

--李述初:因为两三个月没吃肉了,好多人,所以一吃到这个花猪肉,那更加就怀念小时候吃的那个肉的味道,所以好多人吃了以后就要带点回去,给家里人,送人,送情,所以当时候这一下子就火爆了,我的生意就上来了。
--在之后的半年中,李述初开店的速度基本上达到了一个月一家。尽管土花猪的价格比别的猪肉贵10元钱一斤,肥肉相对来说比较多,但是鲜美的味道还是赢得了很多忠实的顾客。
--男顾客:肥肉的话也比那种饲料肉的肥肉口感要好一些,好一些是什么,就是不像那样淡,味道要鲜一些,没有那样淡。
--女顾客:口感好些,不觉得那么,像白猪肉的话,吃起来就好象没什么味,嚼起来像嚼干草一样。
--肉质虽然偏肥,可是味道并不油腻,土花猪真正获得了顾客的认可。让李述初惊喜的是,它还引起了酒店的注意。

--李述初把土花猪卖进了各大高级酒店。湘菜中最有名的红烧肉,点击率最高的小炒肉,这些菜都需要肉质稍肥但是口味不腻的猪肉做原材料,而这些正是土花猪的特点。土花猪成为了制作湘菜的最佳原料。2008年,李述初的土花猪养殖场被评为了“湖南十大湘菜原材料供应基地”。
--在危机之后,李述初不被看好的土花猪竟然重新开始走俏了,这是当初流沙河镇的人怎么都想不到的。以前在路上看见李述初都避着走,可是现在大家都想跟着他干。对李述初当初的决定,他们也有了重新的评价。
--洪塘村村民喻建平:有胆量,反正是,想的事多,脑袋坏。
--记者:你们这里说脑袋坏是说聪明的意思?
--洪塘村村民喻建平:聪明,比我们要聪明些。
--朋友喻春平:那现在肯定羡慕不。听说这个猪价现在比那个白猪要高几百元,是不是,那我们现在是羡慕死了。
--记者:羡慕他了?
--朋友喻春平:嗯,当然羡慕了。
--记者:想不想跟着他干?
--朋友喻春平:想跟着他干,想是想,肯定是想跟他干了。
--到2010年4月,李述初的专卖店已经开到了28家。但是因为猪场每年只能出栏5000只土花猪,导致专卖店只能每天上午限量供应,有时候顾客排队都买不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述初即将启用新的猪场。新猪场是原来猪场的4倍,可以容纳8000只土花猪。
--李述初:坚持这个原生态品种,第一个就是说,让我们这个肉的品质好,第二个就是要保证这个物种的繁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