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到达霞浦县长沙村时,已经中午12点多,这本该是吃饭、午休的时间,可我们看到,村里的一些人正聚集在海堤上。
--海堤上马达轰鸣,地上遍布着很多管子,他们究竟在忙什么呢?
--记者:“你干嘛呢?”
--养殖户于云灿:“在抽水,抽海水。”
--记者:“把海水往哪抽?”
--养殖户于云灿:“海水往田地里面抽。”
--记者:“用海水浇地?”
--养殖户于云灿:“不是,养鱼,养鱼没有海水,养不成鱼,一个潮水就是2个钟头,过了2个钟头就没有海水抽了,一个还水就是两个钟头,过了这个时间就没有海水抽了。”

--海水涨潮的时间,每天并不固定,大约要比前一天推迟50分钟。养殖户早推算好了时间,在潮水到来前就等在了海堤上。
--养殖户:“因为重要啊,因为现在这个是我们村的主业。”
--既然养鱼是这里的主业,田地里究竟养了什么鱼呢?记者决定马上去看一看。
--接连几片地走下来,我们见的最多的是这些水深不过4、5公分的泥洼地,并没有看见鱼,就连像样的鱼塘都没有找到。
--养殖户林来吉:“这个是稻田,原来的低产田改造的,改造的养殖场。”

--养殖户林来吉:“原来我们这一片都是种稻田,产量比较低,分给人家都没人愿意要,就是贴50元钱都没人种。”
--听说,这低产田里养了一种会跳、会走路的鱼,可是记者围着鱼塘转了一圈,也没看见鱼的影子,我们不免怀疑,这些水最深才4、5公分,绝大部分都是淤泥的低产田,真的能养出鱼吗?

--养殖户林来吉:“有,他是跳跳鱼,两栖鱼类,会蹦会跳还会走路。”
--记者:“我怎么看不到你说的这种鱼?”
--养殖户林来吉:“这个鱼非常机灵的,它一看到人就躲起来,它会打洞。”
--为了拍到养殖户说的这种会跳会走路的鱼,我们悄悄在岸边等了下来。
--十几分钟过后……

--养殖户于云灿:“经常在滩涂,泥巴上面活动,它只要有几公分的水就可以养鱼了。”
--个头大的跳跳鱼,长十多公分,重1两左右,平均每斤收购价格高达50元,春节期间,还能涨到100多块钱一斤。
--经销商:“那价格太贵,基本上都是酒家,市场上基本上很少。”

--以前,霞浦县只有野生捕捞的跳跳鱼供应市场,由于数量少,价格一直居高不下。2000年,一个叫杨永秋的人,竟然在滩涂上围网试养起了跳跳鱼。而且几个月后,他的跳跳鱼还真就养成功了,每亩纯收入四五千元。

--养殖户林来吉:“浪潮涨潮起来,浪潮又大,连围网都围不住了,这里面就聚不住弹涂鱼,就没有产量,根本没有产量,一亩地就收一两斤那拿来干嘛,还是亏本。”

--养殖户林来吉:“来滩涂是很多的,像我们门口这边,全部加起来可能有一两万亩,但是它高洼的地方很少,养跳鱼有条件限制,太低的地方潮水肯定会进来,围网搞起来会打烂掉,那没用,要高的地方才可以养。”
--滩涂的地势有高有低,大潮时,低洼滩涂的潮水量大,围网很容易被打破,只有把网围在地势高的滩涂才能养殖跳跳鱼,但霞浦县这样的滩涂加起来也不过1000多亩。


--林来吉:“养1年,正常的说一尾要长到1斤,但是我一尾才二三两,那肯定亏本。”

--林来吉:“哎呀,我这个地里面怎么会有跳鱼跑到里面来。”
--鱼塘里怎么会有跳跳鱼,林来吉一时想不明白,会不会只是个别的几条呢?林来吉赶忙又转了几个鱼塘,他在里面竟然都发现了跳跳鱼,那么这些跳跳鱼究竟从何而来呢?

--养青鱼亏了本,却意外收获了跳跳鱼,那么,原本养殖青鱼的鱼塘能养殖跳跳鱼吗?
--林来吉:“刚好那个水养青鱼太浅,它长不大,但是养跳鱼刚刚好,它有的时候是干陆的,跳鱼喜欢这个条件。”

--养殖户:“根本就没有了,如果出去租,也没这么好的地。”
--养殖户林来吉:“个也算低产田一亩也爬到600多块,还没地方租,都被人家租跑了。”
--如今,霞浦县利用低产田养殖跳跳鱼的面积已经发展到近2万亩。养殖方式也由最初的抓多少卖多少,变为了现在的抓大放小。
--养殖户杨小斌:“按照一亩3000尾来算,按20尾一斤,我就可以收150斤,那就是30元一斤卖也可以卖到4500元,你如果把小的买了,一尾才3毛钱啊,给你养6000尾吧,三六才1800元,那肯定大的合算。”
--利用抓大放小的养殖方法,霞浦县现在一年四季都有跳跳鱼销售,每斤平均价格稳定在50元,年产值1亿多元。
--这是一个跳跳鱼的收购点,平均日收购量2000斤。在霞浦,像这样的收购点还有二十几家,农户捕捞上来的跳跳鱼,都要从这里销售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