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草莓病毒病 .

   2008-12-29 4230
核心提示:1、症状。常见的草莓病毒病主要有以下五种症状:⑴斑驳型:叶面不规则退绿、黄化,呈现斑驳。⑵褐边型:叶片边缘呈黄褐色。⑶枯斑型:叶面有坏死枯斑,枯斑呈不规则圆形。⑷脉暗型:在苗期,叶正面脉呈现黑色,叶反面脉呈黄褐色。⑸皱缩型:叶片皱缩,叶面不平整或匙状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生长发育会受气候与地域的影响,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谨慎采用本资讯。

    1、症状。常见的草莓病毒病主要有以下五种症状:⑴斑驳型:叶面不规则退绿、黄化,呈现斑驳。⑵褐边型:叶片边缘呈黄褐色。⑶枯斑型:叶面有坏死枯斑,枯斑呈不规则圆形。⑷脉暗型:在苗期,叶正面脉呈现黑色,叶反面脉呈黄褐色。⑸皱缩型:叶片皱缩,叶面不平整或匙状。多数一株一症,少数一株多症。夏季气温较高时,病株矮小,症状不明显或消失,但产量和质量明显降低。

    2、防治方法。和其他农作物病毒病一样,除农业防治措施外,还应特别注意传毒媒介的防治。该病的传毒昆虫为蚜虫,用速灭杀丁等菊脂类农药防治蚜虫,每隔10-15天喷一次,喷2-3次。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积累资讯供自我学习与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