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花弄蝶的发生与防治.

   2010-05-20 广东山区信息网广东山区信息网3840
核心提示:分布为害日本、朝鲜及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主要为害草莓、醋栗、绣线菊、黑莓等。幼虫以白色粗丝缀连1至数叶呈开放式虫包,头伸出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生长发育会受气候与地域的影响,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谨慎采用本资讯。

分布为害

日本、朝鲜及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主要为害草莓、醋栗、绣线菊、黑莓等。幼虫以白色粗丝缀连1至数叶呈开放式虫包,头伸出包外取食叶片,幼虫食叶呈缺刻或孔洞,严重的仅残留叶柄,影响开花结实及幼苗繁育。

形态特征

学名PyrgusmaculatesBremeretGrey,属鳞翅目,蝶亚目,弄蝶科,又名山茶斑弄蝶。

成虫:体长12~16毫米,翅展27~30毫米。体背及翅面黑褐色,翅基及后翅内缘区被灰绿色细绒毛。复眼黑褐色光滑,触角棒状。后翅与前翅同色,约有8个白斑,中部两大较大,外缘6个较小。前足较小,各足棕色。

卵:淡绿色半球形,宽约0.7毫米,高0.6毫米。卵面有纵棱。

幼虫:体形似直纹稻苞虫,黄绿至绿色。长约18~22毫米,头棕褐至棕黑色毛茸状,胸部明显细缢似颈,褐至黑褐色,角质化。腹部宽大,至尾部逐渐扁狭,末端圆。胸足黑色,腹足5对,气门细小,暗红色。中胸至腹部各节体表密布淡黄白色小毛片及细毛。

蛹:长18~20毫米,宽4.2~5毫米,较粗壮。初淡绿色半透明,渐变淡褐至褐色。翌日后体表出现蜡质白粉,并逐渐加厚。腹末有臀棘4根末端勾状。头顶有淡棕色毛簇。

发生规律

一代幼虫发生在4月底至6月上旬,6月中旬盛蛹,6月下旬盛羽化;二代幼虫发生于7、8月间,8月中旬盛羽,三代幼虫发生于8~10月间,11月下旬化蛹越冬。卵散产于草莓嫩头、嫩叶及嫩叶柄上。初龄幼虫卷嫩叶边做成小虫包,在内剥食叶肉,叶片老硬卷不动时便在老叶叶面吐白色粗丝做成半球形网罩,躲在其间取食叶肉。老熟幼虫以白色粗丝缀合多个叶片组成疏松不规则大虫包,将头伸出取食。3龄幼虫每天可取食1片单叶,一生转包多次。幼虫行动迟缓,除取食和转包外,很少活动。

防治方法

利用幼虫结包和不活泼的特点,进行人工捕杀。保护蜘蛛、蓝蝽和寄生蜂等天敌,以增强天敌调控作用。药剂防治,喷洒25%喹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敌杀死2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2000倍液使幼虫不能正常脱皮变态而死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积累资讯供自我学习与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