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束顶病有何危害?症状怎样?如何防治? .

   2008-12-12 1620
核心提示:香蕉束顶病是香蕉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在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等省(区)已普遍蔓延。广东省田间病株率一般在5%~10%,部分发病严重的蕉园达20%~40%。感病植株矮缩,不开花结蕾;在现蕾期才感病的植株,果少而不,没有商品价值。该病的主要症状是植株矮化,新生叶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生长发育会受气候与地域的影响,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谨慎采用本资讯。
    香蕉束顶病是香蕉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在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等省(区)已普遍蔓延。广东省田间病株率一般在5%~10%,部分发病严重的蕉园达20%~40%。感病植株矮缩,不开花结蕾;在现蕾期才感病的植株,果少而不,没有商品价值。该病的主要症状是植株矮化,新生叶一叶比一叶窄、短、硬、直,病叶质脆且成束状,叶脉上在断续、长短不一的浓绿色或黑色条纹。病原物为香蕉束顶病毒。香蕉新植区的初侵染源来处带毒种苗,老蕉区来自病株及其吸芽。该病远距离传播主要靠带毒吸芽,近距离传播靠香蕉交脉蚜。因此,发病高峰期和媒介昆虫的发生规律有密切关系。在广东蕉园,10月份交脉蚜的种群数量逐渐回升,到翌年1~2月达到高峰,4~5月份则为束顶病的发生高峰期。该病的潜育期1~3个月。除香蕉之外,交脉蚜的寄主还有芋头、姜花、蕉麻和蛇尾蕉属的植物。在现有的香蕉栽培品种中,目前还未见抗病品种。

    防治方法:⑴加强对香蕉种苗及组培苗的检疫。田间选取用于组培的吸芽应严格遵守检疫程序,组培苗第一代要送交有关部门进行生物测定 和血清测定,确定不带毒之后才准繁殖;带毒苗则应及时销毁。⑵苗圃应设置在方圆2~3公里内别无蕉园的地方,以防带毒蚜虫传病,必要时可在苗圃四周加设60目的防虫网;袋苗每10天喷40%乐果1000~1500倍液,或鱼藤精800倍液,或50%辟蚜雾2000倍液等,以保证组培苗假植期不带病。⑶重病区全部改种无病组培苗是根治本病的最好方法。零星发病的蕉园应定期检查并尽快挖除言不由衷株,开穴曝晒半个月后再行补种无病组培苗。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