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蚱蝉的人工防治方法 .

   2008-12-12 660
核心提示:蚱蝉俗称“知了”,是许多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可以危害苹果梨、枣、杏、桃、山楂、板栗等,由于其体形较大、飞翔能力强及刺吸式取食方式的特点,一般的农药防治很难对其产生明显的防治效果,只能起到暂时的趋避作用。 根据蚱蝉的生活习性及出土羽化规律,结合当地的生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蚱蝉俗称“知了”,是许多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可以危害苹果梨、枣、杏、桃、山楂、板栗等,由于其体形较大、飞翔能力强及刺吸式取食方式的特点,一般的农药防治很难对其产生明显的防治效果,只能起到暂时的趋避作用。

  根据蚱蝉的生活习性及出土羽化规律,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我们安排了两方面的试验,并取得了成功。

  1.缠塑料胶带 于6月下旬在树干基部距地面30~40厘米处用塑料胶带缠裹一圈,胶带光滑面向外,同时对整个果园进行清理,首先是清除园中杂草,其次是切断一切除主干外树冠与地面联系的物体。在蚱蝉出土时期(6月下旬~8月上旬)每日傍晚开始对出土幼虫进行人工捕捉,每天19点至22点为蚱蝉幼虫上树期,蚱蝉爬到胶带处便爬不动,只需以手电逐行逐株检查胶带下方即可,捉起来较为简单。

  由于采取了人工捕捉措施,虫口基数大大减少,因此秋季因蚱蝉产卵而枯死的枝条数由去年的81.2/树下降到今年的6.2/树,收到了极显著的效果。

  2.剪除卵枝,消灭虫卵 结合冬季修剪,将所有的卵枝剪除,然后集中烧毁,可以将蚱蝉的危害消除于萌芽之前,尽最大限度地减少虫源基数,经过几年这样的努力,可望将蚱蝉控制到危害程度以下。

  以上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效果不错,可以不再为了防治蚱蝉而专门喷施农药。蚱蝉的幼虫可在地下生活3~15年,因此想在2~3年的时间内使得虫口量减少不大现实,但捕获的蚱蝉按按当地收购价0.1元/个计算,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除补偿为此而付出的劳动外,还可以抵顶一部分或全部的果园农药、肥料支出,这也是果农乐意接受这项技术的原因,但作为一项害虫防治措施,应坚持到果园中不再发现出土幼虫为止。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