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珊毒蛾防治技术

   2008-12-29 880
核心提示:板栗珊毒蛾防治技术为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该技术提出了"消除卵块、消灭虫源,巧用化防控制暴发性为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 利用珊毒蛾越冬卵块均产于近地区的栗树主干和主枝的裂皮缝内,易于发现并便于清除的特点,集中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板栗珊毒蛾防治技术为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该技术提出了"消除卵块、消灭虫源,巧 用化防控制暴发性为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 

  利用珊毒蛾越冬卵块均产于近地区的栗树主干和主枝的裂皮缝内,易于发现并便于清除的特点,集中人力于冬闲季节进行刮卵、锤卵等简易办法予以清除。同时筛选出以柴油为主体的有效涂卵剂:即40%二嗪农+柴油+水(1:1:5-10)或40%乐果+柴油+水(1:1:50),对阻止幼虫孵化效果达100%。及时在主干主枝上消灭越冬初孵幼虫。幼虫孵幼化后,均群集在产卵处附近历时一周左右的习性,及时喷布25%敌杀死3500~4000倍液,消灭越冬卵漏网后的初 孵幼虫。 

  该成果具有成本低,防效高,方法简便的特点,填补了我国在该虫研究上的部分空白。主要在鄂东受害栗产区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2.26万亩,24.4万株,累计新增产量153.84万kg,直接经济效益219.52万元。由干该虫为杂食性害虫,对栗、柿、杏、山植。桐、乌柏等多种经济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所以该技术措施可推广应用到 多种果树及经济林的毒蛾种、幼虫防治,将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