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糖桔黑星病的特征及防治

   2010-05-21 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信息网730
核心提示:症状特点主要危害果实,症状分“黑星型”和“黑斑型”两种。黑星型发生于近成熟果实,果斑近圆形,直径多为2~3毫米,红褐色至黑褐色,边缘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症状特点

主要危害果实,症状分“黑星型”和“黑斑型”两种。黑星型发生于近成熟果实,果斑近圆形,直径多为2~3毫米,红褐色至黑褐色,边缘色较深,斑中部稍凹陷,其上生针头大的小黑粒(分孢器),病斑一般限于果皮,贮运期可继续发展。“黑斑型”发生于采后贮运期,果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其长径l~3厘米不等,斑面稍下陷,其上亦散生小黑粒,下部果肉亦呈僵缩黑腐。

病原及发病特点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孢器在病株及病残体上存活越冬,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自分孢器孔口涌出,借风雨和昆虫传播。但病害潜育期可长达2、3个月以上,故果实在青果期虽已受侵染,要到果实近成熟期才显现症状。通常温暖多雨的天气及果园郁闭有利发病。疏于管理、肥水不足、土壤缺乏有机质、树势衰弱的果园发病较重,果实在采收和贮运中造成的伤口多,贮运期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冬春结合修剪清园,随即地面、树上喷药预防(30%氧氯化铜600倍液或“靠山”l000倍液)。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增施有机肥,实行配方施肥;整治排灌系统,避免旱涝为害;

(3)及早喷药保果。鉴于本病幼果期受侵至近成熟期才显症,故喷药应掌握在落花后30~40天内连续喷药3~4次,隔10~15天1次。

(4)采收及贮运期慎防果皮损伤,在病害常发地区,注意贮运期做好保鲜防腐和控温(5~7℃)等工作。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