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小脚瘟”的防治 .

   2008-12-12 420
核心提示:辣椒“小脚瘟”,又叫“卡脖子”,是苗期主要病害,多发生在早春育苗床或育苗盘上,应及时发现,尽早防治。初期多零星发生,以后向四周扩展,几天之内可引起成片倒苗。 一、发病症状。幼苗出土前表现为烂种、烂芽。出土后病苗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后变黄褐色,继而绕茎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辣椒“小脚瘟”,又叫“卡脖子”,是苗期主要病害,多发生在早春育苗床或育苗盘上,应及时发现,尽早防治。初期多零星发生,以后向四周扩展,几天之内可引起成片倒苗。

    一、发病症状。幼苗出土前表现为烂种、烂芽。出土后病苗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后变黄褐色,继而绕茎扩展,缢缩变细呈线状,最后折倒死亡,叶片一般仍保持绿色,潮湿时在病苗表面及其附近土壤产生少量棉絮状白霉。

    二、发病规律。由瓜果腐霉菌侵染致病,借雨水、灌溉水、带菌的种子、有机肥、农具等传播。如遇长期阴雨,苗床低温(15℃以下)高湿,幼苗生长缓慢,地势低洼、土壤粘重的地块易诱发该病。3片真叶后,发病较少。

    三、防治方法

    1.苗床消毒。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排水方便,无病原的地块建苗床。最好用无病新土或进行土壤消毒。最好提前在伏天配制,经长时间堆沤和烈日曝晒消毒。土壤药剂消毒,可在播种前3周,每平方米用100倍液的福尔马林2~4公斤浇苗床,用地膜覆盖一周,再揭膜透气2周后播种。也可用72%克霜氰可湿性粉剂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1.5公斤拌细土40~50公斤,2/3药土均匀撒在苗床上,1/3盖种。

    2.种子处理。用70%五氯硝基苯、50%克菌丹或40%拌种双按种子重量的0.3%~0.4%的药量拌种。

    3.加强管理。适当稀播,及时间苗。尽量少浇水,发现病苗及时拔除,如遇阴雨,床土过湿,可在苗床撒一薄层干细土或草木灰。加强苗床通风,晴好天中午前后揭去全部覆盖物。寒冷天作好防寒保温工作。

    4.药剂防治。出现少数病苗时,立即喷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随后可均匀撒干细土降低湿度。苗床湿度大时,不宜再喷药水,而用甲基托布津或甲霜灵等粉剂拌草木灰或干细土撒于苗床上。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