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分数教学(之一)2013.5.28.

   2013-05-28 端阳史志馆佘国纲290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第三章 “素养教育”的制度举措   第六节  无分数教学(之一)
 
      自古以来,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代乃至不同的学校,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大都采取记分的方法,而且形式一般不出文字记分法、数字记分法和符号记分法三种。     欧美国家的学校大都采取A、B、C、D四等文字记分或A、B、C、D、F五等文字记分;苏联则采取1、2、3、4、5五级数字记分。 
    中国自古至今,三种形式都用。汉代太学的成绩评定分成“及格”和“不及格”两个等级的文字记分,后又分甲、乙、丙、丁四等或优、良、中、可、劣五等文字记分。隋唐以来的中国科举考试,一般都是用o(圈)、(点)来表示优劣,考生的成绩也分为五等,分别用○(圈)、△(尖)、(点)、│(直)、╳(叉)五个符号表示,这就是符号记分。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中规定:“评定分数以百分为满格,通过各科平均计算,每科得60分者为及格,不及60分者为不及格”,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数字记分法。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习苏联,广用五分制的数字记分法,与苏联关系不好之后,又改用百分制的数字记分法。     不少人把五分制记分叫作等级制,以示与百分制的区别。其实,这两种评定学生成绩方法的区别,并不是有没有等级的问题,包括“A、B、C、D的四级文字记分”和“○(圈)、△(尖)、(点)、│(直)、╳(叉)”的五级符号记分,都是等级制。     百分制,当然也是等级制,它可以分为一百等(每分为一等);如果有打零点几分的,那就等级更多;如果以“85分以上为优秀”、“75分以上为良好”、“60分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那就是四等级制;如果以“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分以上为及格”、“70分以上为一般(或为中等)”、“80分以上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那也就是五等级制。 
    推崇五分制的人认为,百分制过于精确的评价,有许多危害,它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而等级制有意模糊同一等级之间的差异,从而极大地减轻了师生的心理压力,带动了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     他们列举百分制至少有四大弊端:一、由于分数的抽象性,评分结果不与测评事物相联系,就很难知道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因此分数没有直接反映学生在什么地方存在知识的缺陷。二、由于学生失分的情况各异,各题的分数比重分配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同一分数不能说明学习者的水平相等。三、教师家长使用不当,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四、管理上急功近利,把学生的考分与教师、学校的利害关系挂钩,使之为分数而教。 
    我倒觉得,以上四大弊端,不仅是百分制的弊端,而且是所有记分法的弊端。无论是文字记分法,还是数字记分法或者是符号记分法,它们说到底,都是记分,都是分等级,只是百分制的等级有时分得多些而已。由于百分制的等级分得多、分得细,要是与“甲、乙、丙、丁”及“A、B、C、D”四等,和“优、良、中、可、劣”及“1、2、3、4、5”的五分制比较,反倒多少能方便于进行质量分析,有利于发现问题,有助调整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优点。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