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分数教学(之十)2013.7.28.

   2013-07-28 端阳史志馆佘国纲2100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第三章 “素养教育”的制度举措   第六节  无分数教学(之十)

 
 
       伴随着“追求高分”教育而来的,就是看重“文凭”与“证书”。     陶龛学校的文凭在当时很被人看重,但罗辀重并不怎么看重它。他看重的是学生是否有做“血性人”的素养,看重的是学生是否有“实际的能力”。如果他听说陶龛学生在外面考试的分数高,他不一定会高兴;但当他听到社会上的人称赞在陶龛学生在外面实际工作中“能力强”时,他往往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1992年,陶龛学校校友周筹添在“回忆”说:“记得我在初小三年级慕名转入陶龛学校,可惜读不到两期便因病中途退学。一年后又返回本村读四年级。我过去在村小学班里,成绩居中下,可这次读四年级时,我一跃而成为班里第一名。记得作文时,许多同学问我标点符号怎样使用,我说你怎么不去问老师,他们说是老师说的,你在陶龛读过书,知识多,所以叫我们来问你。从这里可以窥见陶龛教学质量和名望之高。” 
    人类最睿智的物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爱因斯认为:求学是“为了追求真理和美,它令我们可以永远像个孩子”。他曾在给儿子汉斯的信中说:“不用太在意分数,好好学习,即使留级也没关系。没必要每门功课都拿最高分。”罗辀重则在陶龛学校振臂高呼:“文凭何足凭?证书何足证?文凭之谜不穿,教育之路不通;证书资格之束缚不解,学术思想之发展无望。”(《罗辀重文集》p223)。 
    1992年,陶龛校友(原长沙市警备区参谋长)彭义福,在“回忆”中说:1949年春节前后,他去教务处领取毕业证书,碰上辀重老师。辀重先生问清他来由后,说:“彭义福同学,你要文凭干什么?学校规定领取文凭要花两块光洋作为毕业献礼(拟在三十周年纪念堂大楼内搞个毕业纪念物)。你们家里拿不出钱来,文凭就莫要了嘛!”后来,他家无钱让他升学,他就真的没有花两块大洋去领那个毕业证书,尽管毕业班里他的成绩是第二名(刘汉英老师的小孩是第一名。),后来报名参加了志愿军。 
    现在搞素质教育,考试门类更多,说要重视音、体、美,就得考音、体、美。据说今后初中、高中考试,除文化课外,还要考体育,另加一门文艺课(音乐或美术)。于是又有这方面考“证”的行业出现,还有许多小学生都参加音乐考级,初中生讲只要能拿到考级合格证,音乐课或美术课不上也能得优。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