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認真工作還不夠!學會這10招,加薪不加班

   2013-03-07 2780

第1招 養成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習慣

 

有些事情一旦決定就無法回頭,即使能挽回,也得花數倍力氣調整,時間也耗掉大半。

卓睿企管顧問公司董事長葉微微指出,「第一次就做對」是一種「預防」的心態,只要事前多花時間溝通,想清楚再動手,並確立對的方向,若事後需要調整,也不至於太過離譜。

第2招 一日之計在於「昨夜」

 

「一日之計在於晨」雖是句至理名言,但放在今日職場卻顯得緩不濟急。「為避免浪費時間,前一晚就該訂定隔天計劃,」陸易仕國際顧問公司總經理謝文憲強調。

每晚睡前,不妨將明天要達成的目標記下來,按重要程度編順序。隔天一早,即可馬上著手第1個目標,達成後再繼續實現第2個目標,一路堅持做下去。

第3招 每天提早兩小時上班

 

日本時間管理專家高井伸夫在《早上10點以前搞定工作》書中建議,早上1小時工作效率可抵下午的2、3個小時,因此,不妨往前挪兩個小時,早上7點就進辦公室。

台灣許多CEO都有這種「好習慣」,例如無印良品總經理王文欣、摩根富林明投信總經理侯明甫、台灣彩券董事長尚瑞強,每天都提早1~2小時到公司上班,利用晨間安靜的時光沉澱思考。

第4招 利用通勤時間學習

 

以火車、捷運、公車通勤的上班族,葉微微建議,通勤的零碎時間是最好的自修機會。不過,想學的若是語言,得先搞清楚自己的吸收模式。

 

「聽覺型」的人可靠收聽廣播、CD、mp3,「視覺型」得搭配文字教材,邊聽邊讀,「觸覺型」準備筆記本或PDA、SmartPhone,邊記邊學才會有效果。

第5招 活用等待時間

 

無論是會議或業務拜訪,難免有等待的時間,葉微微指出,不妨趁空檔打個電話,擴展人際關係,反覆翻閱行事曆,以免遺忘小事或約會,或在隨身的小記事本,即興記錄一些想法,把握這個做計劃、企劃的好時機。

第6招 「一心二用」法

 

台灣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呂宗昕指出,跟電腦程式一樣,大腦也有「多視窗」功能。

在同一時段,若能適當打開多扇「窗」,就會增加工作與休閒的時間,掌握原則如下:

同時做一件需思考及一件非思考的事。

同時做兩件相關的事,讓一份時間產生兩份工作效應。

同時做兩件休閒的事,讓一份休閒時間發揮兩份享受功效。

第7招 筆記本提醒術

 

日本溝通專家箱田忠昭在《早上3小時完成一天工作》書中指出,可以準備一本記錄「想做卻沒做」的記事本,一有零碎時間或瞎忙時,就可以拿出來審視,以刺激大腦錄音機轉動,激發幹勁。

第8招 維持良好人際關係

 

葉微微提醒,平日在人際關係投資不可少:當同事向你求救,你可以當他的及時雨。即使當下無法幫忙,也能替他想出變通方案,下次當你有多樣緊急又重要的事得完成,他就可能在第一時間出手相助。

 

另外,與人共事要尊重對方的時間,凡事守時、有效率,有了良好印象,若有合作機會,他便會優先排給你。

第9招 管理情緒低潮

 

「情緒管理也是時間管理的一部份。」曾任美商3M公司教育訓練經理、現為業務銷售專案顧問的王亞蘭強調,情緒來時,先試著完成一件事情,就會有力氣再去做第2件事

若實在難以控制,可採取「刪除法」,暫時排除所有事情,讓自己「放空」。不過,仍得設想備用方案,並縮短發洩時間,這才是放空真正的意義。

第10招 以金錢換取時間

 

葉微微有次與擔任高階主管的女性友人在廚房閒聊,朋友開心用著剛在超市買來、比以往慣用品牌便宜5元的廚房清潔劑。

結果發現,過去的清潔劑雖貴,但噴完幾分鐘一擦就乾淨,現在卻得花上一小時。「為什麼要省這5元,卻浪費一小時可能的『產值』?」葉微微十分不解。

她強調,就個人時間成本計算,省下的時間拿來做更有品質的休閒或提升能力的學習,都比貪圖蠅頭小利划算。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