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灰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

   2008-12-29 1540
核心提示:猕猴桃灰霉病主要发生在猕猴桃花期、幼果期和贮藏期。在严重年份果园发病率和贮藏期发病率可达50%以上。猕猴桃灰霉病已成为影响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 一、症状幼果(5月底至6月初)发病时,残存的雄蕊和花瓣上密生灰色孢子,初发生时,幼果茸毛变褐,果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由于植物生长发育会受气候与地域的影响,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谨慎采用本资讯。

    猕猴桃灰霉病主要发生在猕猴桃花期、幼果期和贮藏期。在严重年份果园发病率和贮藏期发病率可达50%以上。猕猴桃灰霉病已成为影响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 

    一、症状  幼果(5月底至6月初)发病时,残存的雄蕊和花瓣上密生灰色孢子,初发生时,幼果茸毛变褐,果皮受侵染,严重时可造成落果。带菌的雄蕊、花瓣附着于叶片上,并以此为中心,形成轮纹状病斑,病斑扩大,叶片脱落。如遇雨水,该病发生较重。果实受害后,表面形成灰褐色菌丝和孢子,后形成黑色菌核。贮藏期果实易被病果感染。 

    二、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核和分生孢子在果、叶、花等病残组织中越冬。在第2年初花至末花期,遇降雨或高湿条件,病菌侵染花器引起花腐,带菌的花瓣落在叶片上引起叶斑,残留在幼果梗的带菌花瓣从果梗伤口处侵入果肉,引起果实腐烂。病原菌的生长发育温度为0-30℃,最适温度为20℃左右。与果实软腐病相比,在20℃以下的温度中,灰霉病源菌生长旺盛。因此灰霉病在低温时发生较多,病源菌在空气湿度大的条件下易形成孢子,随风雨传播。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实行垄上栽培,注意果园排水,避免密植。保护良好的通风透光,适宜的湿度条件是果园管理最基本要求。秋冬季节注意清除园内及周围各类植物残体、农作物秸秆,尽量避免用木桩作架。 

    2)防止枝梢徒长,对过旺的枝蔓进行夏剪,增加通风透光,降低园内湿度。树冠密度以阳光投射到地面空隙为筛孔状为佳。 

    2、化学防治 

    1)采前防治。花前开始喷杀菌剂,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均可。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夏剪后,喷保护性杀菌剂或生物制剂。 

    2)采后防治。采前一周喷1次杀菌剂。采果时应避免和减少果实受伤,避免阴雨天和露水未干时采果。去除病果,防止二次侵染。入库后,适当延长预冷时间。努力降低果实湿度,再进行包装贮藏。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